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7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7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48年艰苦卓绝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突破“两弹一星”到实现载人航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引言: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古崇尚"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对内增强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公司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并依托两大平台——打造企业内刊《白云机场股份》和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S),让白云机场和谐的企业形象展现了新姿。  相似文献   
3.
民航是国家经济的重要部门,民航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实现民航强国目标,都有赖于行业各企业单位(包括空管部门内的各个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紧密结合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社会各界,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航系统也在积极构建和谐民航,构建和谐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结合行业特点和空管工作性质,根据西南空管局远景目标要求,重庆空管分局党委对建设和谐空管站组织了多次学习和充分的讨论,统一思想,明确了要努力创建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检验我们的党能不能承担起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6.
政府转换经济职能的含义,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管理与服务、直接管理方式与间接管理方式,以及政府机构调整四个方面的关系,中心是解决政府为企业服务的问题,因此,转换政府经济职能应当紧紧抓住服务,认真做好(1)更新观念、确立起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制订经济计划、行业规划以及完善各项法规条例;(3)以“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调整政府机构;(4)政府经济职能法制化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丰富的价值观认识上,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走出唯效用、唯功利的价值取向圈,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价值目标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精神,对于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探索,经历了三代领导集体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从毛泽东的“均衡发展”、邓小平的“三步走”、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认识不断完善和升华,终于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最终目的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对价值目标的应然预设。经济富裕、国家强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价值要义,四者缺一不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且相得益彰。儒家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国人现实影响最为深远,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潜移默化的日用价值观。实现儒家传统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明的价值对接,利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精华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这既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国家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认知与实际贯彻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