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防爆材料     
汽油、煤油、甲烷、丙烷、乙炔、乙醚等液气体燃料及易燃易爆流体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上应用极为广泛 ,但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中由于安全措施不当 ,遇到意外事故或处于危险环境中时 ,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在这些贮存易燃易爆流体的容器中装设防爆材料后即可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同时 ,在火灾等事故中也能有效地抑制火焰的漫延。装设该材料的容器不需排空即可带油、气 ,用电气焊补漏。防爆材料的防爆效能主要为两个方面 :一是使容器内的易燃易爆流体难以达到燃爆温度 ,起到阻碍燃爆的效果 ;二是在恶劣条件下 ,即…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在维修工作中的使用的有机型清洁剂的特点,引起燃爆的火源种类及燃爆的区域或操作情况,并指出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钛合金在放电诱导和助燃氧气的共同作用下能通过自身燃烧反应被蚀除,随着助燃氧气压力增大,钛合金蚀除速度增大,但是当气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爆炸,影响材料成形精度。针对钛合金放电诱导烧蚀高效车削加工提出了基于可控燃爆机理的新加工理念,即通过定量高压复合低压进气系统以实现钛合金在加工过程中处于可控燃爆状态,以增加钛合金蚀除速度。并与只通入低压氧气的加工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可控燃爆机理的车削加工,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通过间歇定量高压助燃氧气实现钛合金燃爆的可控高效加工,其蚀除速度远远高于只通入低压氧气的放电诱导烧蚀车削。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应急离机的研究多是对离机轨迹或离机系统构成的探讨,对于应急离机门作动器的强度分析鲜有涉及。基于功能转换思想,利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应急离机门作动器冲击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燃爆类应急离机门作动器冲击强度与燃爆气压、燃爆室体积及活塞杆组件的质量均有很大关系;作动器活塞杆与外筒冲击部位附近的倒圆角处为作动器抗冲击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氢气对正己烷燃爆性能的影响,在定容燃烧室内实验测量了初始温度为353K,初始压力为100kPa,当量比0.7~1.7,掺氢比0%~80%时,正己烷-氢气-空气混合气的爆炸过程,得到了氢气对火焰传播规律、层流燃烧速率及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比从0.7增加到1.7,无拉伸火焰传播速率和层流燃烧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当量比1.0附近达到最大;随着掺氢比的提高,混合气的燃烧速率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当量比为1.0时,掺氢比80%的混合气层流燃烧速率比正己烷-空气混合气提高了2.5倍;同时,掺氢比对混合气的爆炸压力与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对过稀或过浓燃料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燃油箱燃爆问题一直是飞机安全的关注重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科研人员在解决燃油箱燃爆问题的方向上,已由原来的被动防爆发展为现在的惰化抑爆。美国适航当局在2008年7月颁布了最新的25-125修正案的意见征询稿,它预示着惰化燃油箱将成为未来民航飞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飞机燃油箱机载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减少飞机燃油箱燃爆风险,以机载惰化技术为重点,介绍了燃油可燃性和氧体积分数指标确定的方法,根据燃爆极限可将民机的安全氧体积分数定为12%,军机则采用直接用燃烧弹打击油箱测定最大压力的方式将其定为9%,分析了气体在燃油中平衡和非平衡溶解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中空纤维膜惰化技术中分离膜特性、惰化气体分配方式及仿真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机载惰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机载惰化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惰化技术,但针对国产燃油可燃性的研究十分匮乏,未来可以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并且可对冷却惰化、绿色惰化和吸附惰化等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有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