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6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蒋凡  杨春信  沈友如 《航空学报》2002,23(6):501-506
 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辨识方法研究了 4种不同型式抗荷阀—抗荷服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分别建立了机械式、混合式和电磁式抗荷阀—抗荷服系统的动态模型 ,并说明了三者模型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着用全身(肩-脚)、半身(腰-脚)抗荷服,用脚完成运动时抗荷服弹力部件扩张引起人的能量消耗补充增加值。  相似文献   
3.
技术的进步促使现代战机的机动能力和飞行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高性能战机的飞行转弯或从俯冲中改出时,由于飞行方向发生变化,常常受到持续正加速度的作用。正加速度的效应主要表现在血液从人体的上部被移向身体的下部,血液的移动在血压的表现是心脏以上血压降低,心脏以下血压增高。1938年,美国波彭等人最先研究了这种血压的变化,这就为抵消正加速度的作用提供了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善飞行员抗荷服性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式抗荷服的腹囊和两侧管囊间分别装上分压装置和泄压活门,将腹囊内的压力降至管囊内压力的40%左右.在管式抗荷服研制中采用这种新型的分压技术,克服了飞行员穿着时的腹部压痛问题,改善了其舒适性,提高了飞行员的正向过载防护能力.具有分压装置的新型抗荷服进行了10人次的离心机生理试验,在过载增长率3 G/s、最大试验过载9 G条件下,分压装置工作正常,装备抗荷效果达到了3.5 G.对60名歼击机飞行员调查表明,分压装置和泄压活门的大小、安装部位及其舒适性均可接受.该技术已用于其它新型管式抗荷服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抗荷阀-抗荷服系统的动态响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凡  杨春信 《航空学报》2001,22(6):529-532
抗荷阀 -抗荷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决定其抗荷效果的关键指标。本文在理论分析和系统辨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 4极点、1零点、1延迟的线性模型作为机械式抗荷阀 -囊式抗荷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模型,该模型的理论输出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给出了模型的一般型式,同时分析了气源压力、阀门安装角、抗荷服容积等系统结构参数对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先进囊式抗荷系统与侧管式抗荷系统抗荷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喜臣  詹长录 《航空学报》1999,20(Z1):65-66
对先进囊式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进行了离心机评价,并与侧管式抗荷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证实了先进囊式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明显高于侧管式抗荷系统,其配套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某型抗荷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防护性能,在分析抗荷服传热传质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服装的不同节段分别建立不同的服装传热模型,再将人体热调节模型和服装模型结合起来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着装的动态仿真,得到人体各节段皮肤温度、人体平均温度、核心温度以及出汗量等,计算出飞行员综合热应激指数,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分析服装热阻及透湿指数对人体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正加速度对人体的作用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几乎经常要受到这种或那种加速度的作用,在航空医学中通常讲到的加速度有线加速度、径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在讲到径向加速度对人体的作用时,必须考虑的是加速度力的持续时间和数值,以及所引起力作用于人体的方向是从头到脚(正加速度),还是从脚到头(负加速度).歼击机和俯冲轰炸机,能达到的加速度是地球引力的9倍或称为9g.高的正加速度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分之一秒到l—2秒钟.4一6g正速度能持续5一10秒.大部分歼击机的设计不适于作超过7.0g或7.5g的飞行,否则要增加飞机的重量和机翼的负荷,7.0g—7.5g值也是穿抗荷服的飞行员所能承受的g值的上值.正加速度对人体的作用见下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