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航空   1篇
航天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空间遥感智能载荷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对地遥感观测任务对遥感器高分辨率和灵活性的需求,文章提出并介绍了智能空间光学载荷技术。所研制的新型载荷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将微型高精度星敏感器、MEMS陀螺仪、高分辨率光学相机进行一体化设计,全面提高在轨成像时相机姿态实时性测量精度及各组件数据深耦合性。应用实时定姿定位、动态像速匹配及像差追踪校正,图像非盲反卷积等自主研究开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实现遥感器在轨智能化高分辨率成像。根据智能载荷的技术特点开展了相关原理样机标定和测试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维网络结构石墨烯在真空日光照射下可以产生推力的问题,首先制备了三维网络结构石墨烯,测量了其在真空条件下模拟日光照射所产生的推力,并分析了石墨烯的质量和光照表面积对产生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力大小与模拟日光照射的石墨烯质量无关;与模拟日光照射的有效光照面积成正比;在30 min内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瑛  邢飞  尤政 《宇航学报》2004,25(6):663-668
基于CMOS APS图象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是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一代姿态敏感器。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光学系统有效通光孔径、视场和焦距等参数是进行星敏感器光学设计的前提。本文基于选定的CMOS APS图象传感器分别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的依据是,减小由于探测器像元对光斑能量分布的采样导致点扩散函数变形,从而引起的利用亚像元技术求星像中心的计算误差。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孔径与星敏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极限星等有关,通过从目标辐射特性直到探测器响应的能量计算可以确定孔径的大小。确定视场和焦距首先要满足星敏感器实现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所需的导航星捕获概率,其次要考虑与之相关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卫旻嵩  邢飞  李滨  尤政 《宇航学报》2013,34(10):1323-1329
为适应微小卫星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器(Charge Coupled Devices, CCD)的N字形狭缝数字太阳敏感器研究方案,以减小系统功耗并降低系统复杂度。该方案通过采用带有N字形狭缝的光线引入器以及单个线阵CCD作为光线探测器,实现了太阳敏感器对两轴太阳角的精确计算。提出利用迭代算法和修正系数对系统折射误差进行修正的方法,进一步结合质心算法,能够快速准确修正系统误差,提高系统精度和分辨率。N型数字太阳敏感器视场角可达(±60°)×(±60°),在整个视场范围内定姿精度优于0.1°,功耗 300mW。该数字太阳敏感器具有低功耗、大视场角和高精度的特点,设计、算法均大大简化,实现了太阳敏感器的微型化,在各种微小卫星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纵向来说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相似文献   
6.
基于导航星域和K矢量的快速星图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飞  尤政  董瑛 《宇航学报》2010,31(10):2302-2308
星图识别算法是星敏感器的关键技术,快速性和可靠性一直是对其评价的重要指标。提出了基于K矢量查找表和导航星域联合进行超快速星图识别的方法。首先根据星敏感器视场和所能敏感的星等建立全天球导航星表;再依据K矢量的原则对全天的导航星按照星对角距进行分类,建立星对角距所对应导航星的K矢量和K矢量查找表。利用星敏感器视场中的4颗星构成6组星对角距,将其中的5组星对角距所对应K矢量查找表域的星对组进行导航星表域(简称导航星域)的变换,根据另外一组星对角距所对应的K矢量查找表域的值对前面5组导航星域的值同时进行索引比较,直接找到了满足条件的4颗导航星,即完成全天的星图识别。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模拟和真实星空实验三个层次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7.
纳型卫星的低成本研制与长期可靠运行、微型化需求与现有器/部件水平,以及受限的资源与高性能有效载荷之间形成了3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多学科优化和总体架构设计、微机电器/部件研制方法及高性能有效载荷空间应用方式3个层次开展研究,介绍了基于多学科优化的纳型卫星平台研制技术、星上高性能微机电器/部件技术,以及适用于纳型卫星平台搭载的有效载荷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多个商业卫星星群,以及探月工程、高分专项等任务中进行了批量化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