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采用了基于Neville算法的自适应频率插值(AFS)技术,减少了计算滤波器S参数特性的时间。Neville算法是一个迭代的算法,在迭代的过程中得出插值多项式,因此不需要矩阵求逆,防止了矩阵病态产生的误差,增强了数值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AFS不仅节省了计算时间,也有较高的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描述了一种侧壁耦合波导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详细探讨了侧壁耦合结构,并在对侧壁耦合分析的基础上,使用CST软件仿真了一部TE113模侧壁耦合滤波器,实现了四阶椭圆函数特性,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另外,对寄生耦合与简并模式耦合机构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微波带通滤波器的时域反射损耗(即S11)曲线分析和调试滤波器的方法,运用此法在调试滤波器时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具体是哪一个谐振电路或耦合器需要调试,以便对其进行专门的修正和调试,从而节省调试时间,简化调试过程。同时也介绍了3种方法作为把频域数据转换为时域数据的理论基础,即傅里叶级数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和Chirp-z变换法,并对这3种方法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国内星载通信系统中各个频段的输入多工器的研究进展。针对其主要的技术实现方式,包含了圆腔双模技术、介质技术、TE01模技术、同轴预失真技术、介质预失真技术等进行了剖析对比。通过对各种实现方式的电磁场模式的分析选择,给出了各方式对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C、Ku、Ka频段输入多工器研制过程,并综合比对了各种技术方式在性能、体积、重量等方面优缺点,指出了星载输入多工器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对滤波器进行参数提取的解析方法,并对关键的导纳参数Y曲线拟合准确性进行研究。通过与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定方程组进行结果对比,给出了一种用于准确拟合导纳矩阵l,参数的方法——矢量拟合法,最后用8阶滤波器的S参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文章叙述了一种圆波导侧壁耦合结构的电磁计算方法,即拓展边界模式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平面波表示技术和拓展边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电磁计算的结果与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际可应用于侧壁耦合圆波导滤波器I/O耦合、腔体之间耦合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7.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螺旋滤波器耦合结构。该滤波器的屏蔽外腔为圆筒形,螺旋谐振器被横向固定在圆筒内,谐振器间不再有膜片相隔,它们之间耦合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谐振器间的相互间距和相对角度。这种滤波器不仅在结构上比普通螺旋滤波器简单,调节也更加方便;此外,它的设计带宽还可以比普通螺旋滤波器宽得多。文章列举了几组滤波器的实测结果,其中一组在不加任何特别措施的情况下,相对带宽作到了27%,另有一组具有明显的带外衰减极点。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螺旋滤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螺旋滤波器耦合结构。该滤波器的屏蔽外控为圆筒形,螺旋谐振器被横向固定在圆筒内,谐振器间不再有模片相隔,它们之间耦合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谐振器间的相互间距和相对角度。文章列举了几组滤波器的实测结果,其中一组在不加任何特别措施的情况下,相对带宽做到了27%,另有一组具有明显的带外衰减极点。该滤波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调节方便,电性能好,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星载大功率复杂微波部件微放电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器有效载荷技术向高功率、小型化持续发展,复杂结构微波部件微放电数值模拟与阈值分析成为影响微放电分析的基础瓶颈问题。基于电磁时域有限差分计算方法与粒子模拟技术,结合二次电子发射模拟,提出了微放电电磁粒子联合仿真方法,数值模型中考虑了真实电子间的库仑力以及电子运动产生的电荷和电流变化对电磁场的影响,解决了复杂结构微波部件微放电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难题。实现了在统一的三维空间网格与时间步进行电磁场值演变计算、电子运动状态变化推进计算与二次电子产额与能量分布计算,基于得到的二次电子数目随时间变化趋势实现了微放电阈值预判,通过微放电电子随时间演化获得了微放电过程具体物理图像及放电位置,并与实际器件微放电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维电磁粒子数值模拟方法可对大功率微波部件微放电效应的物理过程与具体放电位置进行三维描述,预测的阈值与微放电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误差小于1.2dB,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对于深入研究微放电效应微观物理机制、提高大功率微波部件微放电设计与分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星载微波部件介质微放电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制约卫星有效载荷中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功率提升及小型化的介质微放电瓶颈问题,对国内外介质微放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有关介质窗单表面微放电和介质加载平行平板双表面微放电两种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未来介质微放电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以期对国内介质微放电研究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