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3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Ti2AlNb粉末冶金近净成形部件在固溶热处理后开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等静压过程中包套发生微泄漏,炉腔中高温高压氩气进入包套内部,形成微孔隙类缺陷;这些孔隙在热处理的过程中会发生膨胀形成热诱导孔洞,使部件受到拉应力形成严重的应力集中成为裂纹源,而Ti2AlNb合金属于脆性材料对缺口敏感,一旦裂纹形成会迅速扩展造成部件开裂。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抑制交叉极化的新方法,通过调整天线与地板的间距,使得交叉极化反射波与直射波相消,从而达到抑制交叉极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交叉极化抑制效果良好且对主极化方向图影响小的优点。理论分析、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取得了一致。最终将交叉极化电平降低了6dB,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噪声调频信号循环平稳特性分析,提出了基于阵列接收信号循环均值-空域处理的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角度估计性能明显高于比幅比相单脉冲测角法,且在高信噪比环境中,该法的估计性能更好、运算量较小。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天线技术是实现射频孔径综合的关键技术之一,适用于解决大型电子信息系统中采用多个天线带来的布局困难、互相干扰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具有端射特性的小型化超宽带H面脊喇叭天线。天线通过加载指数型脊结构,降低了矩形波导的截止频率,从而大幅展宽了天线工作带宽。同时,通过在喇叭口加载单曲面形介质透镜,改善了辐射口面上相位不均匀的问题,进而显著提高了天线的端射增益。该天线结构紧凑,其尺寸仅为0.57 λL×0.45 λL×0.11 λL,可覆盖0.8 GHz~18 GHz的超宽频带,且交叉极化优于30 dB。该天线剖面低、结构稳定、易于加工,可直接安装于金属结构上,易于与载体集成。通过与同类型端射天线相比可知,该天线在小型化和电性能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小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由于基础薄、起步晚,正面临创新主体错位、创新模式不当、信息化水平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重重障碍.文章认为完善融资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加快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是推动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纳米Co粉在含能粘合剂中的分散均匀性,并改善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综合性能,对纳米Co粉在以硝化棉(NC)为粘合剂的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分散方法进行了研究。先将化学法制备的纳米Co粉通过超声波分散方法预分散到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然后采用微胶囊分散工艺将2.0%~3.0%的纳米Co粉分散到以NC为粘合剂的双基推进剂基体中,得到粒径为5~15μm的球形颗粒。用光学显微镜和TEM研究了纳米Co粉在推进剂基体中的分散状态。研究表明,先采用超声波将Co粉预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再采用微胶囊工艺可将Co粉完全分散到以NC为粘合剂的双基推进剂基体中。  相似文献   
7.
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是计算流体力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LBM中的格点仅与相邻的格点间存在数据传递,因此具有良好的并行性.LBM并行算法中的数值通信部分通常采用的是格点上的微观量——分布函数.每次传递的分布函数具有多个不同的速度方向,为了进一步减少LBM并行算法的通信开销,从格子 Boltzmann方法的物理特性以及相应的串行程序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可并行的因子,设计了专门用于通信面的类,使用数量较少的宏观量进行通信,降低了通信所占的比重,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加速比和效率.实验表明,在4 096个计算核上依然有良好的加速比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旋转条件下带出流孔的受限空间内冲击换热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  常海萍  潘金栋 《推进技术》2008,29(2):149-152
以旋转涡轮叶片内部冷却为背景,在旋转条件下对带出流孔的受限空间内冲击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冲击与旋转方向、相反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冲击雷诺数Rej(5 000~10 000)、旋转数Ro(0~0.003 4)、无因次温比(Tw-Tf)/Tw(0.056~0.134)对冲击靶面的平均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靶面的换热随冲击雷诺数的增加而变好;旋转对冲击换热的削弱在雷诺数较大时表现更明显;实验参数范围内浮升力对换热的影响较小;离心力、哥氏力等对换热的影响程度与内部空气的流动结构及出流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徐磊  常海萍  常国强  张镜洋 《推进技术》2006,27(3):248-251,265
对叶片弦中区内部“冲击-气膜出流”冷却方式中气膜孔附近壁面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取气膜孔前后三倍气膜孔径范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冲击间距及冲击孔与气膜孔沿流向相对位置对其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气膜孔前后局部范围,存在最佳的冲击间距与气膜孔径比;同样,对气膜孔前局部范围,也存在最佳的冲击、气膜孔沿流向相对距离与气膜孔径比;随着冲击孔与气膜孔相对距离的增大,冲击对气膜孔局部换热影响变小,气膜“溢流效应”突出,越靠近孔的地方换热越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似理论的原理,试验研究了封闭小空间内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内表面的换热特性.研究中通过改变冲击Re数(10 000~40 000)、冲击距离H和冲击孔直径D之比H/D(0.17 ~2.0),在2种冲击孔和气膜孔间距P和冲击孔直径D之比P/D(0,1)条件下,细致分析冲击Re数、H/D对复合冷却内表面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的试验工况中,冲击靶板上的局部Nu数随着冲击Re的增加而不断变大,而Nu数随着H/D的变化规律并非单调.当P/D=0,H/D=2时换热效果达到最佳;P/D=1时,在X/D=±3范围内,小冲击Re数条件下H/D=0.17 和H/D=2的换热效果比较接近,大冲击Re数条件下H/D=1和H/D=2的换热效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