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串口通信中数据经常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准确无误地对其解包是一项常见且实际的工作。本文介绍了串口通信及常见的串口数据包格式,同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解包方法,可为类似串行数据的解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球租赁飞机数量越来越多,全球化的租赁及转租业务蓬勃发展,而各个民航局对注册在各自国家或区域内的民航运输飞机飞机适航性要求存在差异。本文就全球主要民航局民航运输飞机的适航性要求差异进行研究,并对飞机租赁及转租业务受到相关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单粒子效应是影响航天器可靠性和在轨寿命的重要因素。单粒子效应引发的可恢复性错误称为软错误,会导致软件运行出错。本文针对单粒子效应引发的软错误,对航天嵌入式软件中采用的软防护技术,按照控制流防护和数据流防护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混响室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混响室的原理、结构、现状和应用前景。对混响室的校准步骤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联调机构虚拟样机运动学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G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可调静叶联调机构系统的完整数字化虚拟样机,在此基础上对该联调机构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得到了可调静叶联调机构的调节变化规律,分析了联调机构的仿真结果与机构设计目标的对比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对仿真角度规律结果与CAD计算法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ADAMS仿真是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比物理仿真有很强的经济性优势。通过仿真得到了各级拉杆的受力情况,为进一步有限元结构分析以及结构系统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应用CPS技术将是提高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正确性和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探讨CPS系统特征和CPS技术研究的进展以及分析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航天器控制系统中应用CPS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CPS技术的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并研究了在航天器控制系统中应用CPS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运载火箭试验产生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主要特点表现为数据种类多、数据密度大、数据持续时间长。传统单机部署和基于关系型数据库与文件的系统架构的不足逐渐显现,不同种类的数据不做区分存储,存储和查询效率低,数据无备份,存在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无法满足海量数据场景下的存储计算业务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思想,针对运载火箭存储计算业务的需求,设计出一套运载火箭试验大数据存储架构,并给出了各存储组件的存储模型设计方法。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架构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大数据存储架构设计,能够满足运载火箭试验数据的存储计算等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虚拟测试技术提升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虚拟测试环境应用于航天嵌入式软件的研制过程,可有效解决航天嵌入式软件研制过分依赖硬件环境造成的软件研制受限于硬件研制、测试不充分等问题,对于提高软件的可信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航天嵌入式软件领域,比较了目前基于真实目标机的环境与虚拟环境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国内外航天企业对虚拟测试环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多级联调机构的六西格玛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雷  采峰  马召 《航空发动机》2015,41(3):51-54
发动机静子叶片联调机构是提高叶片角度关系可靠性,保证发动机裕度的重要部件,以往的设计多为类比设计,以经验为主,缺乏1种对典型结构进行数学建模的分析。介绍了1种基于六西格玛设计理念,结合数理统计理论和统计分析工具,构建多级联调机构的数学模型方法。用试验设计建立试验模型,通过统计手段分析各因子对响应的显著程度,建立响应面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各因子,建立转换函数,进行望目优化。在因子名义值确定后,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分析各因子的公差对装配后最终响应的敏感度,指导设计各因子的公差分配,避免了常规的等公差和经验设计缺陷。实践表明:该方法建立了可复用的设计和优化模型,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