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航空   5篇
航天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圆柱坐标系下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业涛  刘勐  王健平 《推进技术》2009,30(6):717-721
使用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CRDE)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计算获得了同轴圆管腔中间层曲面上连续爆轰的多个循环过程。分析了燃料入射、提前燃烧、爆轰波结构和波传播速度等几个关键问题。计算获得燃烧室内流场结构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定性符合。计算中燃料以最大1400m/s沿轴向入射,爆轰波可约以2400m/s沿周向连续循环传播。计算的燃烧室内爆轰波循环频率约为2300Hz。  相似文献   
2.
连续爆轰发动机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连续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detonation engine,简称CDE)的物理模型及爆轰波传播的物理机理,并对CDE流场的波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简化的CDE模型做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圆柱面展开二维平面的多个爆轰循环过程.模拟结果较好地匹配了相关CDE实验所获得的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使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CDE各方面的参数,对于CDE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滑行段低温推进剂流动及换热特性对气枕压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载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姿态调整以满足入轨要求,贮箱内推进剂在外界干扰力的作用下将发生晃动,由此引入了诸如气液接触面积、蒸发、冷凝过程及推进剂流动变化等不确定影响因素。实际飞行过程尤其是进入滑行段的初始推进剂晃动对贮箱内气枕压力及推进剂流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调研国内外运载火箭末级飞行过程中低温贮箱压力及推进剂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仿真模型,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方法(VOF)分析滑行段推进剂流动特性变化对贮箱气枕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简称CRDE)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计算获得同轴圆管腔内CRDE的多个爆轰循环过程.依据计算获得流场,分析了可燃气入射、提前燃烧、爆轰波结构等实现连续爆轰的几个关键机理问题.通过多个算例对不同来流总压时的旋转爆轰的推进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计算获得基于燃料的比冲约为2 200 s,燃料流量随总压变化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常温推进剂液体火箭在炎热季节加注后往往容易产生结露现象,结露后形成的积水严重影响舱内仪器设备及电缆的使用安全。给出防结露吹除用量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对吹除入口压力、舱内达到压力、入口及出口面积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吹除用量与上述因素的关联关系,提出火箭吹除量化控制措施,达到了稳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连续旋转爆轰波在无内柱圆筒内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对同轴圆管内的连续旋转爆轰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后,提出无内柱的连续旋转爆轰的燃烧室模型.利用结合了一步化学反应模型的圆柱坐标系下的Euler方程三维数值模拟了在这种燃烧室内爆轰波的传播行为.数值结果表明:爆轰波由初始起爆的单向传播最终自动收敛稳定到若干个典型爆轰波头的流场结构.在当前进气条件下,流量可以达到450kg/m2s,其基于反应物的比冲约为1900s.与同以H2/Air作为燃料时同轴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RDE)燃烧室模型的2000s相比,基于反应物的比冲十分接近,但由于内部有可燃气以爆燃形式燃烧等原因,有5%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航天动力系统未来需求方向及发展建议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航天运输领域的发展对航天动力系统的需求不断提升,总结国外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内在启示;根据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提出我国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需求,并进一步结合多方约束阐述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运载火箭深度过冷加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深度过冷加注对火箭性能影响。经分析显示,深度过冷加注在降低增压系统规模、减小贮箱容积需求、降低贮箱壁厚、提高发动机预冷适应性、提高推进剂整体品质及发射适应性、缩短加注发射流程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提出了实现深度过冷加注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3种典型的管路随机性压力跳变现象,通过仿真分析,提出管路中的直角多通结构使管内流动具有非线性的流动多解特性,在特定扰动条件下,会产生多通内的大涡结构及沿分支管的螺旋流动,引起额外的流阻,并导致管路局部压力发生跳变,从机理上复现了复杂管路内的随机性压力跳变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导流结构/隔板结构抑制多通内大涡流动的改进方案,并针对真实管路结构,开展了管路压力跳变现象的地面复现及抑制改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直角多通结构均存在流动多解特性,增加导流结构可有效消除管路中的随机性压力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