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将131-9B型APU离心叶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损伤叶轮断面进行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外来物分析,推断出背部疲劳裂纹是叶轮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断裂的主要原因。强调提高重视对叶轮背面裂纹预防性检查的必要性,并在现有检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涡轴发动机退化模式多、故障样本大、分类困难的问题,将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应用于涡轴发动机气路健康评估。首先对涡轴发动机故障标签进行了拆解,针对每一类标签设计了一个分类器。通过特征重要度排序筛选了6个分类标签的输入特征,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通过遍历确定树的最优数量和深度,确保了分类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特征筛选减少测试时间16%~35%;相比广泛使用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在特征数量相同条件下,GBDT测试时间缩短了31.88%~65.28%,相比极限学习机(ELM),误诊样本数量低于其千分之一。可见GBDT算法在涡轴发动机大样本故障评估中表现出更高的分类精度,验证了其在发动机气路健康评估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粘弹塑性界面的断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张开型粘弹塑性界面断裂。用傅立叶正、余弦变换及逐段定积分变换方法将边值问题的控制方程化为奇异积分方程组。解方程后计算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crack—tip opening displacement),并给出了能量释放率算式。结果表明,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均随两种材料的最小屈服极限的增加而减小;随时间的增大,COD先增长后衰减,最后渐近地逼近于定值。  相似文献   
4.
杜彦伸  魏平  张花国 《航空学报》2015,36(9):3034-3040
针对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与到达增益比(GROA)的辐射源无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首先通过引入一个中间变量,根据TDOA和GROA测量模型,构造一个约束加权最小二乘(CWLS)估计。由于这个CWLS问题是非凸的优化问题,现有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求解。为此,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求解到其全局最优解。最后,所提算法被推广到观测站存在自定位误差时的定位求解。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获得优于传统两步加权最小二乘法(2WLS)的定位性能,能够在更大的噪声条件下达到克拉美罗下界(CRLB)。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观角度揭示Cu/Al焊接点处的瞬时爆炸焊接过程,研究纳米焊接件接头处的力学特性及切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铝、铜板互相碰撞后动能转化为内能,异种原子间互相熔合渗透形成接头;焊接件拉伸时弹性模量介于单晶铝和单晶铜之间,抗拉强度为6.89 GPa,这一值大于宏观实验结果,但所对应的应变率10.67%与实验中的11%接近;在接头区域附近,位错与无序晶格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强化,使得拉伸应力值大于两种单晶;这一强化机制也体现在刀具切削接头区域时的平均切削力大于单晶铜、铝的平均值,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无序晶格区严重的位错形核有利于位错产生且沿与切削方向呈45°传播,传播时的塞积导致切削加工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Ⅰ型弹塑性界面裂纹问题,用傅里叶正,余弦变换及逐段定积分变换方法将边值问题的方程化为奇异积分方程组。解方程后计算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给出了应变能释放率算法,结果表明,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均仅与两种材料的较小屈服极限有关,较小屈服极限越大,则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越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