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39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喷射沉积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沉积还纵剖面的组织分析,发现沉积坯在进缘、上下表面及中心部位的显微组织明显不同。边缘及上下表面区试样的退火试验研究表明,细小的枝晶碎块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发生凝共和粗化,并导致近球状晶粒组织的形成。试验确定其生长服从:D2-D02=6.37×1020e(-70036.1/T)·τ,晶界迁移激活能Qg=582KJ/mol。并依赖于两种机制:(1)在喷射沉积过程中无强烈变形枝晶的均匀化;(2)变形及断裂枝晶的生长和粗化。  相似文献   
2.
Petri网及其在FMS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简要介绍了Petri网的原理,及其在FMS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鸟鲁木齐机场新近安装的芬兰MIDAS IV自动观测系统的串行通信端口,从概念、应用、编程三方面入手,给予具体论述。尤其是对串行通信端口的应用开发实例——“MIDAS IV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终端”的具体实现,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对全面掌握串行通信端口的使用必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В.П米申博士来华交流讲学时应本刊之约而撰写的。米申系原苏联科学院院士,长期主管原苏联航天活动,他曾继科罗廖夫之后任科罗廖夫设计局局长和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本围绕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全面阐述了重点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双转子发动机结构及受力分析 ,介绍了低压涡轮轴和高压涡轮轴弯矩试验方法 ,以及弯矩对双转子轴系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模拟在铸钢后桥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View Cast软件在铸钢后桥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利用View Cast软件强大的设计计算功能设计计算了后桥的浇注系统(包括浇注系统的尺寸、冒口数目及尺寸),并在必要部位安放冷铁,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该工艺设计的可行性。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试制过程中出现的缺陷问题,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绘图软件Pro/Engineer生成WCB钢阀体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铸造模拟软件Z-Cast对阀体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预测缩孔、缩松等缺陷产生的部位,并分析形成原因。通过Z-Cast软件对冒口、冷铁尺寸进行改进,优化工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实现了顺序凝固,消除了缩孔、缩松缺陷,保证了铸件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安慰剂作对照的双盲实验中,通过对近视敏度,调节幅度及瞳孔直径的研究,人们估计低剂量斯的明有可能减轻双倍一莨菪碱经皮控制释放所引起的视觉副作用。把47名健康人分为3组;其中16人用安慰剂东莨菪碱和安慰剂期的明,15人用双倍剂量东莨菪碱和安慰剂斯的明,16人用双倍剂量东莨菪碱和斯的明。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和宇航技术的发展,作为振动环境试验主要技术手段的电动激振系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于电子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在振动试验控制、测量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电动激振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不仅使电动激振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可靠性检验,而且还应用于产品特性和可靠性的预示,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研制和生产性能优良的激振系统,并在试验中合理地使用这些系统,对于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着重介绍了电动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概述了改进激振器性能的方法。通过对大量专利和现有电动激振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激振系统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供科研设计人员、从事振动试验和激振系统研制和生产的人员参考。上角数码为书中原注,带圈的上角数码为译者加的注释,两者皆排于当页或次页之下。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文不确切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