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航空   7篇
综合类   6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探讨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中的高氢混合比氢氧混合气直接爆轰的点火方法,对射流点火管的点火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点火管长度是决定射流点火能力的关键因素,射流点火能力随点火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点火管与爆轰管之间无隔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观察了点火管中增添孔板对射流点火能力的影响,发现障碍物对射流点火能力具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2.
氢氧爆轰波与界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VD格式数值模拟了初压在0.1-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固壁的反射特性,以及初压在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初压在0.02-0.3MPa范围内的卸爆气体的相互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尘激波管入射激波后平衡区两相流开展平板传热实验。在低灰尘负荷率、来流分别为亚声速和超声速流条件下测量平板在零攻角及小攻角(α=3°)情况沿轴向的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4.
提供了一种在大口径激波管中降低2区气流雷诺数的方法。采用该方法雷诺数可由通常的10~6~10~7量级降至工10~5量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后2区流场未受明显扰动。给出了驱动压比 P_41与主激波马赫数 M_S1间关系式并由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用TVD格式数模拟了初压在0.1~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固壁的反射特性,以及初压在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初压在0.002~0.3MPa范围内的卸煤气体(N2)的相互作用特性。并在φ100mm的爆轰试验管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串接卸爆段后的反射峰压比不串接卸爆段时降低了83%左右;定常驱动时间比反射激波时可延长40%。驱动段产生的定常驱动时间可达到1ms/m。  相似文献   
6.
用于爆轰驱动激波管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了IBMPC系列微机加多通道、高速、高精度AD板,AD板的工作方式及相应的包括采集、显示、处理和输出于一体的软件系统,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多通道瞬态记录仪采集方式进行比较后,表明本系统价格低廉,数据处理方式更加灵活方便。文末给出了实验曲线并指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尘激波管入射激波后平衡区两相流开展平板传热实验。在低灰尘负荷率,来流分别为亚声速和超声速流条件下测量平板在零攻角及小攻角情况沿轴向的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8.
笔者介绍了一种验证灰尘气体中驻点热流率增大机理的方法。在灰尘负荷率相同,微粒速度相近条件下完成激波管2e区实验气流分别为亚声速与超声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邻居为气流中驻点流率增大只与灰粒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超声速二维湍流分离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高超声速流的分离再附问题,尤其是湍流边界层分离,引起了国内外气动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为了解湍流分离再附区的基本流动机理和建立半经验的估算方法,国外在简单的平板-楔二维模型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积累了很多实验资料,建立了一些经验关系式。但这些实验大都在楔角小于45度的模型上进行的。内斯特勒等人虽对平板-前向台阶模型测量了台阶前分离区的热流分布,但台阶面上只测得两三个位置的热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介绍了一种验证灰尘气体中驻点热流率增大机理的方法。在灰尘负荷率相同 ,微粒速度相近条件下完成激波管 2e区实验气流分别为亚声速与超声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含灰气流中驻点热流率增大只与灰粒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