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航空   1257篇
航天技术   249篇
综合类   166篇
航天   3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FDI飞机舵面损伤故障全局检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飞机在单舵面损伤故障下 ,建立故障状态下的数学模型 ,以及同样输入条件下飞机正常运动时的数学模型 ,得到飞机在相同飞行条件下损伤时的气动系数和无损伤正常时的气动系数 ,最终得到气动系数的残差。这将为以后飞机过载残差和角加速度残差奠定基础。论文中结合一定的算例给予证实推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通过尖拱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状态下的脉动压力测量,对大迎角下细长旋成体非对称背涡结构沿轴向的压力脉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压力的脉动幅度与频率沿旋成体轴向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背涡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压力脉动特征沿轴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以往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目前体育课程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理性思考,淮阴工学院在一年级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提出“主项课”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对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设想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实测试验方法,探讨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断裂过程中塑性铰几何转动因子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以3点弯曲梁理论分析解为例,计算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该计算结果与3点弯曲梁动态断理解实验实测相一致。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梁的塑性铰转动因子具有几何与物理两种不同的本质含意,并可直接用于修正梁的塑性动态断裂的理论分析解。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国内一些飞机基于三点温度控制方案的逆升压电子设备冷却系统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控制方案 ,即基于飞行速度和高度的逆升压电子设备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案。这一方案不需要人工干预 ,可实现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多媒体CAI课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网络多媒体CAI课件的特点、设计原则及其开发技术,最后介绍了一个典型网络多媒体CAI课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WDM光接入网的波长分配算法,该算法在保证基本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度共享波长降低业务请求过程中的阻塞率。文中还对该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用测量振动频率的方法对全封闭式压缩机进行转速的测量.此种方法也能用于其他封闭式转动类机械的转速测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结构型吸波材料的分析和设计中所遇到的反射系数计算问题,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导出了电磁波以任意角入射时多层雷达吸波材料(RAM)涂层的反射系数公式,此法简单易行,为结构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基础,同时给出了计算曲线的例子,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电磁波的入射角,极化状态等对反射特性和隐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单脉冲雷达及其它火箭飞行地面测控设备精度鉴定的需要,推导出单台和两台激光电影经纬仪基准在火箭飞行鉴定模拟器航路上的设备固有误差传递变化关系式,从而决定:1、基准是否可用?2、在两台经纬仪都有数据的情况下,何时用交汇基准,何时用单台基准才能使鉴定更准确?3、怎样才能鉴定速度?本文推导出了公式,给出院 便捷的计算方法和误差传递上机计算曲线,并进行了分析。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单脉冲雷达的精度鉴定,作为误差分析的一类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