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6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体会产生一对反向旋转的脱体涡(后体主涡),该涡与平尾翼尖涡共同构成飞机后体的涡系结构。在风洞中,利用激光粒子测速(PIV)方法,对单独后体和加装不同展长平尾的后体,分别研究涡系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后体主涡的涡核中心沿流向明显向上移动;加装平尾后,涡系呈现典型的四涡结构,平尾翼尖涡对后体主涡影响显著,加大了后者向上移动的趋势,同时使其沿展向外移,并显著削弱其涡旋强度;平尾展长增加后,后体主涡受到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低速环境下,来流速度对后体涡系结构的无量纲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择行波法和非谐振微扰法分别作为色散和耦合阻抗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冷测系统。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慢波结构样品进行了冷测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成为愈来愈受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的淘空情况,采用流动显示技术研究海底管道由部分裸露到完全淘空过程中管道周围的流场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海底管道从裸露到淘空,冲刷由缓慢变得急剧,直至淘空达一定程度后冲刷达到平衡;海流绕流管道时存在一涡脱落的相关长度,该长度约为2~3d。  相似文献   
4.
316L 不锈钢的单轴棘轮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单轴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下的系统循环试验。对316L不锈钢在应变循环下的循环应变幅值、应变幅值历史、平均应变对循环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揭示;对该材料在应力循环下的应力幅值、平均应力及其历史对循环蠕变(棘轮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单轴应变循环特性还是非对称单轴应力下的棘轮效应不但依赖于当前加载状态,而且依赖于其加载历史。得到了316L单轴循环行为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吴奕铭  邱思逸  向阳  刘洪 《航空学报》2023,(11):123-139
采用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加快翼尖涡衰减破碎是提升机场起降频率、保证飞机飞行安全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由于翼尖涡不稳定性认识的不足,已有的主动控制方法常常不能获得最优的控制效果。为了揭示翼尖涡不稳定模态的演化规律,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孤立翼尖涡的不稳定模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孤立翼尖涡的扰动模态可以根据其在特征值谱的位置分成主扰动模态、P族次级扰动模态、A族次级扰动模态、S族次级扰动模态4种;其中主扰动模态和P族扰动模态具有两瓣式的结构特征,决定了翼尖涡摇摆的各向异性特征,A族次级扰动模态具有流向速度波动大于横向速度波动的特征,S族次级扰动模态则具有更高的切向波数和作用范围。不同族扰动模态的流向演化规律不同,翼尖涡的主扰动模态和P族扰动模态沿流向发生旋转,并且扰动幅值随着流向逐渐放大,A族次级扰动模态随着流向发展会逐渐增大扰动幅值;S族次级扰动模态随着流向会逐渐覆盖住整个涡核,这种穿透涡核的扰动会随着流向进一步放大。描述了不同翼尖涡扰动模态的扰动能量随流向的演化规律,发现S族次级扰动模态有更高的切向波数特征,也同时具有较高的扰动能量增长,意味着利用S族次级扰...  相似文献   
6.
针对壳体零件φ8盲孔硬质阳极化难度大、膜层均匀性差、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低的问题,小组对硬质阳极化膜层的性能要求进行量化工艺内控并划分等级,采用排列图、关联图、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控制图等QC工具,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与标准比对,采取了有效对策,提升了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翼尖涡的物理特征以及诱导阻力的减阻机制。实验中利用3DPIV(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技术得到了翼尖涡的物理特征,并基于本文提出并设计的翼尖气动力测量装置,得到了机翼翼尖处的诱导阻力。实验结果表明,机翼翼尖涡的无量纲环量会随机翼迎角及风速的增大而增大。翼尖涡无量纲环量的减小以及翼尖涡与机翼之间距离的增大都会引起诱导阻力的减小。具体而言,通过抑制翼尖涡的无量纲环量,增加翼尖涡与主机翼之间的距离,减小翼尖涡与机翼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机翼翼尖诱导阻力的减阻。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车削过程切屑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爆炸型快速落刀装置“冻结”切削的技术,以及切削力和显微硬度的测定,在氖气和空气中切削的对比等方法,对钛合金车削过程切屑形成的机理及其难加工的主要原因作了探讨。 文章根据实验结果对钛合金和45号钢车削过程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指出:钛合金的变形较小,加工硬化不严重,得到的是挤裂型片状切屑,其切屑形成机理与45钢带状切屑有所不同。并进一步指出产生片状切屑以及切屑形成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钛合金强烈的化学活性。 本文认为钛合金难以加工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化学活性。因此深入研究其化学作用的机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抑制,是有效改善钛合金切削加工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本文还就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刀具前角对钛合金车削过程中变形的影响,作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值模拟涡环的形成,进而采用基于涡环的随体坐标系下的流函数方法确定涡环的边界,分析不同形成时间(活塞冲程/活塞直径)涡环的物理特征参数(涡环的体积、半径、能量等参数)的变化。通过与实验结果和Slug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做对比,该方法能合理地确定涡环的边界和其它物理特征参数。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当形成时间小于4(此时涡环发生夹止)时,涡环的涡核半径随形成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夹带能力在下降,而当形成时间大于4后,涡环的涡核半径不再进一步增加,并且夹带能力开始增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择行波法和非谐振微扰法分别作为色散和耦合阻抗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冷测系统。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慢波结构样品进行了冷测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