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航空   6篇
航天   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IRIG-B码的软件化测控系统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软件实现测控信号处理将成为未来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针对通用计算机处理时延的不确定性问题,根据软件化测控系统中数据块式的传输模式,提出基于B码的系统时间同步方法,能够为数据处理、存储及事后分析提供精确的时间定位。方法按照国际通用的B码格式,通过A/D端口将B码流与测控信号同时送入计算机,采用纯软件解调出8421码格式的天、时、分、秒信息,并利用采样率计数进行初始相位估计,可实现测控数据的精确校时,同时利用误差校正降低A/D采样时钟漂移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设计无需外部设备辅助,具有配置灵活和低损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PCM/FM信号解调的特点,研究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软件化解调方法。首先采用STFT检测f1和f0对应的频谱能量,再根据两能量谱的比较进行码元判决。详细论述软件解调系统的数字检测和码同步软件算法,分析算法的解调性能。仿真和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软件的方法实现对信号解调已成为可能,大大拓宽了信号接收和处理的途径,为信号事后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提出了一种DQPSK信号的软件解调算法,通过估计信号的瞬时相位来提取调制相位信息,恢复出原始的调制码。计算机仿真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正确实现对信号的解调,并且解调性能良好,运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PCAL(相位校准)信号通常用于消除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设备的附加时延。随着更高观测精度要求的提出,基带信号带宽不断增大,所包含的PCAL信号频点个数也随之增加。传统的基于相关法的PCAL信号提取方法在处理多频点信号时,其计算量随着频点个数的增加而大幅增长,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利用PCAL信号各频点之间的频率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的PCAL信号多频点高效并行提取方法,并对2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计算精度与传统方法相当;计算量不随PCAL信号频点个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提取频点个数的增加,新方法计算效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数字基带转换器在VLBI系统中主要完成中频信号的基带转换和频段选择,文中采用频域抽取和邻信道合并技术设计一种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转换器具有比较平坦的通带特性和较大的阻带衰减,能够方便地实现带宽的动态变化。文中对频域抽取进行理论推导论证,并根据邻信道合并的条件,详细说明了原型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PIC(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并行干扰消除)检测器性能分析公式存在偏差,导致与仿真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不能准确反映系统性能。在对传统PIC检测器性能表达式和推导过程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公式推导,得到更为精确的PIC检测器任一级的误码率性能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偏差修正后的解析表达式对误码率估计的准确度比修正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与仿真结果更为接近,并且干扰消除的级数越多效果越好。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IC解析表达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现有解调π/4-DQPSK信号的方法大多采用时域解调的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DST-FT)的算法,利用频域信息完成对π/4-DQPSK信号的解调。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解调性能良好,运行效率较高,便于软件化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滑动DFT的信号解调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是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中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在大多数应用中利用的是傅立叶变换后的幅度信息,而忽略了它的相位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DFT的算法,利用频域相位信息完成对π/4-DQPSK信号的解调。文中详细阐述了算法的解调原理和过程,给出了两种窗函数下的快速算法,并分析了误码率性能。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解调性能良好,运行效率较高,便于软件化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未来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VRTCS(虚拟无线电测控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通用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分层结构模型设计系统体系结构,使得航天测控系统具备更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阐述了VRTCS的基本概念和总体结构,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组成和用途进行了分析;对测控系统中构件进行分层设计,开发原型软件实现测控系统的核心应用;以统一载波测控系统为模型,通过测控信号接入试验,验证了VRTCS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超宽带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仅用于室内短距离通信,少见用于航天测控系统。为了将超宽带技术应用于测控系统中,以模糊函数为工具,对脉冲超宽带信号的测量性能进行分析。首先推导矩形脉冲串信号和载波调制矩形脉冲串信号的模糊函数,并对其模糊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主要针对用于测控系统的伪码调制脉冲超宽带信号,利用其模糊函数分析其测距测速性能。结果表明:该超宽带信号具有良好的测距测速性能,其最大无模糊距离为1个伪码周期,最大无模糊多普勒频率为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单脉冲宽度越窄,其测距性能越好而测速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