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 ATM 网络综合卫星通信和 ATM 网络技术的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介绍卫星通信与 ATM 的结合方式、卫星 ATM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并对可应用于卫星 ATM 网络的业务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普惠公司已完成改进性能风扇的试验,该风扇具有提高F100-229发动机耐久性几乎达40%的潜力。装改进性能风扇的F100-229的高空试验于去年11月在美空军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开始,今年3月初结束。为提高效率采用改进气动力的风扇能使F100-229 的空气流量增加约10%。  相似文献   
4.
柔性连续臂的设计研究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其建模研究一直相对滞后.为此,文章对柔性连续臂进行运动学建模研究,提出使用临时姿态矩阵求解逆运动学的方法,解决了逆运动学不易收敛的问题;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对基于模态振型函数(MSF)的模型进行拟合,建立一种端到端的正运动学模型和逆运动学模型,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逆运...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合舵机的时变和非线性特性,提出了神经网络自校正控制方法.用改进的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NARMA)对复合舵机进行动态建模,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辨识舵机非线性模型,由广义逆思想设计出控制器,并根据被控对象与辨识模型间误差在线调整网络权值,进而修正控制律,实现了复合舵机的自校正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模型有时变及非线性因素的情况下,此方法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鲍亚平 《飞行力学》1993,11(3):23-30,49
简单总结、概述了各种飞行品质规范对战斗机滚转操纵性能的要求(主要针对空战[CO]飞行阶段)。根据各规范对飞机滚转性能要求的指标参数,探讨其合理性。并结合国内外一些典型机种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各种规范对滚转性能要求的不足之处。通过对试飞数据和计算结果与各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最后认为美国规范MIL—F一8785C的要求相对是比较合理的,但该规范对滚转性能的要求未考虑跨音速区的影响和随飞行高度的变化,因而该要求在跨音速区和高空可能过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端弯技术对某型高压压气机的静子叶片重新设计后获得的良好效果,分析了端弯叶片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提供了较详细的试验数据,对多级压气机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客舱布局设计效率及面向民机客舱快速仿真设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一种民机客舱布局量化设计模型。该模型面向工效学设计需求,以座椅排距、座椅排数、各级客舱舱段长度等作为设计变量,构造了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三类目标函数,实现了客舱边界限制、人机空间耦合关系、适航安全性要求等约束条件的量化描述。分别以双通道宽体干线客机、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和支线客机为应用算例,对所提模型的可用性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适用于多种机型的客舱布局设计,能够提供多个满足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样化工效学设计指标的量化设计方案,并可给出各类指标进一步的优化途径。所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机客舱布局量化设计,为概念设计阶段客舱布局快速设计和多方案比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可作为航空公司客舱布局选型的定量化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空间红外相机温度灵敏度越高,就能获取所观测地物更多温差细节信息,高灵敏度空间红外相机在对城市、海洋等目标的观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像素级数字化积分成像的空间红外相机新体制,基于该体制的红外相机在单个探测单元内实现探测信号的模数转换,大大降低了模拟信号读出过程中而引入的噪声,且通过电荷包计数的方式完成对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小量积分电容就可以满足传统体制下的超大积分电容需求,使相机电荷处理能力不受饱和电子数的限制,极大提升低轨空间长波红外相机的信号电荷利用率。并且基于该体制的推扫型TDI(时间延迟累加)相机其TDI级数的增加不会引入更多的读出噪声,使得其在轨可通过更多的TDI级数延长等效积分时间,降低相机灵敏度指标对载荷口径的依赖,达到高灵敏度指标的同时有效控制相机口径,实现整机的轻小型化。已完成基于新体制的长波红外样机研制,噪声等效温差(NETD)实测已优于10mK,远好于目前传统长波红外相机所能达到的20-30mK灵敏度指标,并能通过增加TDI级数有效提升灵敏度,验证了该体制的工程可实现性。像素级数字化红外相机技术将是未来空间轻小型高灵敏度红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电离层薄层高度对电离层模型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RI2012模型分析了电离层薄层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应用中STEC的电离层改正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了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对电离层穿刺点位置、投影映射函数值、电离层建模结果、电离层模型精化和电离层模型精度评估结果的影响较大.高度截止角为10°时,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导致电离层穿刺点的经纬度差异最大可达3.2°,投影映射函数最高可引入约15.46%的误差,电离层建模结果差异和建模实用误差最高分别达9.71%,3.64%,采用不同薄层高度数据的电离层模型参数拟合和模型精化结果最大可引入约9.26%的误差,采用不同电离层薄层高度数据进行模型精度评定时最大可引入约9.62%的误差.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应采用电离层薄层高度模型,并选取较大的卫星高度截止角来减小薄层高度变化引入的误差;采用固定高度时,区域电离层建模采用与实际电离层薄层一致的固定高度;进行精度评估时,参考数据的电离层薄层高度与需要精度评估的电离层模型薄层高度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