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藜蒿中绿原酸溶剂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绿原酸,通过正交试验,对藜蒿中绿原酸进行溶剂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并分剐讨论了各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乙醇浓度70%、12倍的提取剂用量、温度85℃、提取时间4h、提取两次为乙醇溶剂提取藜蒿中绿原酸的最佳条件,总绿原酸提取率为1.24%。  相似文献   
2.
使用TiO2/SO2-4为催化剂,催化乙酰乙酸乙酯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苹果酯-B.结果表明:使用该催化剂1.0 g,乙酰乙酸乙酯(0.077 mol)与1,2-丙二醇摩尔比为1∶1.2,环己烷15 ml,反应2.5 h,苹果酯-B产率达73%.产品经理化检验确认.  相似文献   
3.
分离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复杂体系中痕量组分的分离分析。为适应复杂体系分析。现代微分离技术成为化学化工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五年来现代微分离分析中新技术,包括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微流控芯片和质谱联用技术;重点综述了这些新技术在环境与生物医药分析中的应用;最后概述了微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十二种已知分子量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为标准试样,在流动相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低分子量电解质磷酸(H3PO4)来屏蔽聚酰胺酸的聚电解质效应。以七个系列不同结构、不同特性粘度的聚酰胺酸进行凝胶渗透色谱(GPC)淋洗试验。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来测定聚酰亚胺的前体——聚酰胺酸(PAA)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K和α。本文根据Mark—Houwink方程的对数形式lg[η]=lgK αlgM,以聚酰胺酸的lg[η]分别对lgMn、lgMw作图(称为双对数图),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得到了Mark—Houwink方程参数K1、α1和K2、α2,来建立相应的方程。这样由聚酰胺酸在DMF溶液中的特性粘度[η],就可求得相应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  相似文献   
5.
在考察水溶性酪氨酸酶去除配水苯酚的方法及影响酚去除率的因素基础上,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一戊二醛交联结合法制成固定化酶,进行固定化酶法去除水溶液中苯酚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4小时处理试验后,溶解性酶法和固定化酶法的苯酚去除率分别为72.3%和96.0%。本法制成的固定化酶的酶包埋率为75.7%,在六周内重复使用,苯酚去除率仅下降3%。水溶性酶催化苯酚的反应产物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使用固定化酶可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和UV-21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水体中溶解态铁和草酸根的分布,研究其与水体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流、湖泊及雨水中普遍存在溶解态铁,雨水中的溶解态铁约0.6.0.8 X10-2mg/L,比湖泊水体小1个数量级,比赣江水体小2个数量级.研究的水体中都含有草酸根,其浓度范围为0.200.0.400ms/L.在光照条件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水样中总铁浓度与草酸根浓度的比值[Fe]/[C2 O42-]与光照后水样CODcr减小量△C0Dcr具有相关性.[Fe]/[C2042-]较大,则△CODer也较大,反之,[Fe]/[C2042-]较小则△CODcr较小.  相似文献   
7.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通过光引发聚合制备了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探讨并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较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的吸附速度更快、吸附富集性能更高,光聚合较热聚合更好。  相似文献   
8.
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醇溶剂提取藜蒿中总黄酮。充分探讨了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00min,pH为10,提取2次为提取藜蒿中黄酮的最佳条件。总黄酮提取率为6.8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丙酸铈的红外光谱,元素含量和热分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丙酸铈晶体含有5个水分子,其分子式为ce(CH3CH2COO)3·5H20.丙酸铈晶体热分解过程分4步完成:首先于40~95°C失去4个水分子;然后于100~115°C再失去1个水分子;继之于120~230°C失去1个丙酸根,此时三价铈被氧化成四价;最后于340~390°C失去余下的2个丙酸根.热分解反应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