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追腥有益     
汪朗 《今日民航》2010,(5):118-118
中国古人于饮食方面多有经典之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便是一例。这句话出自亚圣孟柯他老人家之口,大意为只要是美味,不分男女老少高低贵贱,大家就会通通地喜欢。不过,圣贤之言未必都是真理。古往今来,国人中南人之口与北人之口,所"嗜"之味,往往相差甚远;中国外国人士之"嗜",更是难以达成一致。安理会如果闲得慌,不妨去制订全球美食标准,保准否决票源源不断,比解决伊朗核危机还费神儿。  相似文献   
2.
锅巴杂记     
汪朗 《今日民航》2010,(6):120-120
所谓锅巴者,乃焖饭时紧贴锅底的一层略带焦糊的饭粒也。锅巴不算正经饭,除了味带焦糊外,口感也不好,发艮,硌牙。如果主人待客时将锅巴混在饭中端上餐桌,等于宣告家中余米无多,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不过,锅巴好歹也是粮食,具备充饥功能,因此过去一般人家都舍不得将其随意抛弃,总要设法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皇粮难吃     
汪朗  王梓超 《今日民航》2010,(7):118-118
中国的官吏似乎一向有皇粮可吃。春秋战国时,秦国中层以上干部为"有秩吏",按官职大小配给粮食。一年领取皇粮600石以上,则属于"显大夫",相当于现在的高干。"有秩吏"除了日常可吃皇粮,因公出差还另有补助,可以享受由沿途驿站供应的饭食。否则,让领导干部背着个米袋子到处跑,也实在不成话,影响形象。高  相似文献   
4.
且说刁嘴     
汪朗 《今日民航》2010,(4):120-120
生活之中,常能碰见嘴刁之人。主人宴客,一桌饭菜本来很丰盛,但是这类人这也不吃,那也不动,手里那双筷子,只是在碗盘边缘戳戳点点,实在让人扫兴。此类人之所以嘴刁,或是平时油水太多,食欲总是不振;或是味觉过于灵敏,寻常吃喝很难引起兴趣;当然也有纯粹为了身材的,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5.
年节吃食     
汪朗 《今日民航》2010,(2):118-118
中国过去多年节。逢年过节多要吃吃喝喝,有的还外带玩乐。宋朝时候,什么年节吃些什么,已有一定之规。元旦饮屠苏酒,立春食春盘,元宵节吃糯米圆子以及绿豆粉制成的蝌蚪羹,寒食吃醴酪即以粳米或大麦做成的粥,外带小枣蒸糕。到了端午节,自然少不了角黍即粽子,七夕"情人节",则吃糖油面制成的"果食",大概取其甜甜蜜蜜之意。此外,中秋有玩月  相似文献   
6.
酱食杂说     
汪朗 《今日民航》2010,(3):120-120
中国古代各路圣贤,要数孔老夫子在吃喝上的说道最多。有人做过统计,一部万把字的《论语》,有关饮食的规矩就有二十多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