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在前人已公布的暴时电离层动态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了太平洋地区冬至与夏至期间电子总量和F层特征的分析研究, 取得了新的结果.认为在磁暴主相出现之时, 以电子总量为表征的电离层暴达到最明显的程度.以F层为代表的电离层的行为强烈地受控于经度(暴时)、纬度、地磁格局和季节(南北半球)的缔合关系;并且电子总浓度的消长关系需从电离增长率(磁壳层收缩)-电离消矢率(损失系数加大)-电离迁移率(磁共轭迁移和电离峰谷异动)作统一考虑.文中提出了较合理的电离层暴区划意见并讨论了暴情倒相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过去十年中,在英国Aberystwyth城观测同步卫星Intelsat IIF2和SIRIO信标时获得的大西洋比斯开湾上空电子总量对磁暴的响应。所选择的地磁-电离层暴分属前后两个太阳活动较高周期,主要集中在春秋分阶段和冬夏至阶段。文中指出,春分期间连续型磁暴使TEC在正相效应之后出现加长的凋落周期,集中型磁暴导致TEC在正相之后产生凋落周期缩短;春秋分和冬夏至时磁暴伴生的电子总量形态受制于急始时刻与次数、磁暴主相、磁暴指数(即暴时位置和暴情指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武汉(30.5°N,114.4°E)地区利用微分多普勒方法对电离层赤道异常峰进行跟踪的结果.由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东经115°线附近,电离层赤道异常峰区在我国长沙(28.1°N,113.0°E)以南和广州(23.2°N,113.3°E)以北地段,其北‘驼峰’顶位于衡阳(26.8°N,112.5°E)至英德(24.2°N,113.5°E)一带上空.对异常峰活动特征的研究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