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统计分析了第20太阳周在地球轨道处观测到的有关的日球参数, 系统地给出了各种参数的平均共转变化规律:20太阳活动周的平均卡林顿周变化普遍具有双峰特征.能流极大值出现在高速流与低速流相互作用区内, 两峰能流输出并不均衡.声速的变化与太阳风速相似, 但高速流的马赫数反比低速流的低.等离子体参数对反映共转高速流并不灵敏.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分析了日球基本参数及能量参数的共转变化在第20太阳周中不同位相的演变。太阳风速度由上升年的单峰经历极大年的多峰演变为下降及极小年的稳定双峰。密度变化自极大年起即具有双峰特征。在上升及下降年速度变化不明显,但密度和流密度存在明显增高的共转压缩扰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所研究的全部太阳和地球物理资料时间划分为442个时间段,其中前195段为“下降期”,后247段为“低年期”.按一定的选暴标准将其分为有磁暴时间段“D”和无磁暴时间段“N”.以表的形式提出与磁暴的发生有一定相关的12个物理先兆.利用计算机进行“D”和“N”的识别.结果表明:1)在“下降期”中,综合耀斑指数CFI≥6、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的IV型射电爆发和行星际磁场的扇形边界过地球等现象,是引起磁暴发生的主要原因;2)在“低年期”,当太阳上的耀斑及其相关活动现象不发生时,产生磁暴的主要条件是反映27天重现性的太阳活动源(冕洞发出的高速流)和行星际磁场的扇形边界过地球等先兆;3)在“试验时段”内,“D”和“N”类识别的识别率为73—82%,在“预报时段”内用此图象识别法识别率为73—80%,误识率均不大于30%.用多组阈值(K)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并经过“显著性”检验,本方法成功率的置信度大于97.5%.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不同等级、不同持续时间、发生在日面不同日心经距上的太阳耀斑所引起的各种地磁指数(Ap、AE、Dst和Kp指数)的变化,讨论了各类耀斑所引起的地磁扰动的特点以及耀斑的日心经距及其喷发物在日地空间的传播速度对磁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了1966-1978年2级以上太阳耀斑引起的大气涡度面积指数(VAI)的扰动;给出了不同持续时间、不同亮度、不同季节、发生在日面不同位置上的太阳耀斑对涡度面积指数的影响.发现只有在冬天出现的,持续时间大于1.5小时的亮耀斑,在第3天对VAI有最大的扰动(下降最大值为平均值的16.4%);太阳耀斑引起的扰动有日面东西不对称性;出现在日面西边0-30°的亮耀斑和非亮耀斑(它们的持续时间大于1.5小时)引起VAI的大扰动,最大值扰动分别出现在第3天和第7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