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矩方程出发,用多方关系假设导出了Hollweg根据定性分析提出的“无碰撞电子热传导”公式,确定了该公式中的无量纲常数与多方指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讨论了“无碰撞电子热传导”公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1.1972年以来,随着Pioneer 10、11,Helios 1、2和Voyager 1、2等飞船组先后上天,进入“深空”探测,太阳风等离子体和行星际磁场的实地测量的日心径范围已从以前的1AU附近扩展到0.3—30AU,太阳纬度范围也从以前的-7.5°— +7.5°扩大到-7.5— +16°.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六层模式, 讨论了MD型行星际磁场螺旋扇形过渡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MD型过渡区仍然是不稳定的, 在MD型过渡区中仍可激发大尺度波动.文中还讨论了MD型和ME型过渡区稳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十八、十九周下降期的地磁观测资料导出了对应时期太阳风速度的卡林顿经度变化,并结合由极盖区地磁观测导出的行星际磁扇形结构确定十八、十九周下降期太阳南北磁极极性、类偶极点的太阳余纬和卡林顿经度,从而确定了该时期的冕洞分布,并与二十周冕洞分布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利用Helios飞船对太阳风高速流的等离子体和磁场观测,本文考察了0.3-1AU作用在高速流上各种体积力的径向分布.结果表明:普遍采用的在碰撞为主等离子体中导出的经典粘性系数表式不适用于太阳风高速流;为使惯性力与各体积力之和相等,必须有大小跟这一空间范围内的太阳重力相近的粘性减速力.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导出了太阳风高速流中实际粘性力的径向分布,并求出了实际粘性系数的径向分布.结果发现,相对于经典粘性系数,1AU处太阳风高速流的粘性系数的减小不小于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Helios飞船在0.3AU和1AU之间的高速太阳风质子和磁流涨落观测, 同时考察了包括各种可能的加速和加热效应的高速太阳风动量方程和质子能量方程.分析表明在碰撞为主的等离子体条件下导出的经典粘性系数表式明显地不适用于太阳风等离子体;在0.3AU和1AU之间主要加速力是热压梯度力和Alfven波压力, 背景磁场的洛伦兹力可忽略;在减速方面, 除了太阳重力外, 还需存在其它减速机制, 才能使太阳风动量平衡.看来唯有粘性能同时满足减速和加热这两种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两个假设即冕洞中的阿尔芬涨落无阻尼传播和日冕温度范围为9×103K—2.5×106K, 首先导出了快发散流管中阿尔芬涨落无阻尼传播特征;然后利用Munro-Jackson观测结果, 通过数值计算, 确定了可接受的冕洞温度分布;同时确定了冕洞中可能存在的冕底阿尔芬涨落能流为5×105—1×106ergs cm-2sec-1。分析表明, 这样大小的能流对加速冕洞等离子体成为高速风流是有效的和足够的。   相似文献   
8.
从行星际磁场的大尺度螺旋形构型和扇形边界附近太阳风流动与冕旒的可能相关,本文得到一个推论,即在行星际空间可能存在一种较厚的螺旋扇形过渡区。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的实地观测证实了这种较厚的螺旋扇形过渡区的存在。在所分析的45个螺旋扇形过渡区中,磁场强度都不为零;大部分大于或小于周围平均场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磁增大和磁减小两类过渡区中的物理性质和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