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免疫反应大小是决定可植入生物材料能否开展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评估了辐照和环氧乙烷(EO)两种灭菌方式处理后的小肠黏膜下层(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在体内的免疫反应,旨在为其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可行依据。将两种灭菌方式处理的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皮下植入到BALB/c小鼠,第14和28天取样后,系统性地评估了其免疫反应。与仅手术不植入材料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免疫器官(脾和淋巴结)的形态、质量、细胞数、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两种灭菌方式处理后的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都不会对小鼠引起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流式细胞术分析及局部H&E染色结果表明,经EO灭菌处理的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对小鼠的免疫刺激更小,是更适用于此材料的灭菌方法。研究结果为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灭菌程序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免疫应答反应一直是限制可植入生物材料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评估了2种用于骨修复的胶原膜在体内的免疫反应,希望为其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在将2种膜皮下植入到BALB/c小鼠后的第14天,与阴性对照(NC,未植入材料)相比,脾和淋巴结没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细胞数几乎没差异,而脾细胞数大约是NC的2倍。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植入胶原膜1导致脾中T细胞比例减少了约13%,但是没有影响T细胞亚群,而植入胶原膜2对小鼠的脾细胞组成没有明显影响;2种胶原膜都激活了一定的B细胞,激活率大约为NC小鼠的2倍。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显示与NC组无显著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测试表明胶原膜1导致了第14天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升高至NC小鼠的2倍。局部H&E染色显示2种材料都引起了轻微的细胞浸润。这2种胶原膜引起的免疫反应很微弱,可以被应用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最常见的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造模方法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后的造模结果进行评估,希望能够在降低造模动物死亡率的同时成功诱导股骨头坏死。选择周龄介于16~20周,体重介于2.8~3.2 kg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造模组和造模改进组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常规造模组在特定时间点注射脂多糖和甲基泼尼松龙;造模改进组在常规造模组的基础上辅以青霉素、雷尼替丁、地克珠利、肠道润滑剂和乳酶生干预。结果表明:造模改进组动物的死亡率(13.3%)远低于常规造模组(70%)。造模完成后的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和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造模改进组股骨头区域出现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特征,其骨体积、骨体积与组织体积比、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空骨陷窝个数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则出现了显著提升,证明改进后的造模方法在降低死亡率的同时成功诱导了兔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