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10篇
航天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一所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普通高校.该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在机械、电子、遥感等工程类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部分专业航天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2.
朱敏悦 《国际太空》2016,(10):35-3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对外名称为中国航天宇航元器件工程中心(CACEC),是中国最早从事宇航用元器件质量保证的专业机构。其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空间技术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中心。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集宇航物资选用、认证、应用验证、采购、质量保证和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完整的服务体系,为航天器提供高可靠元器件和材料。截至目前,CACEC已经为170余个国内外航天器提供了超亿只的元器件质量保证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东方红,太阳升……"当东方红乐曲唱响中华民族对茫茫宇宙的探寻和向往时,中国航天便开始迈进了新的纪元。40年弹指一挥间,这首乐曲已续写出更辉煌更动人的乐章,本刊撷取了三家与"东方红"品牌有着深远渊源关系的企业,探寻他们沿着"东方红"所铺展的更多、更美的传奇。——题记  相似文献   
4.
航天军工单位是人们眼中旱涝保收的金饭碗铁饭碗,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也走入了改革的深水区,甚至经历了跌入谷底的阵痛:曾贷款几千万元发工资。在经过痛苦的磨砺和调整后,他们绝地反击,重新崛起,回归冲顶的状态,瞄准并跻身国际市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率领团队搏击逆境的带头人—岳涛所长。有着专业的技术背景,做过市场经营和人力资源工作,读过中欧EMBA的他,受训于尖端正规的经营管理培训,多种经历的融合,使他能以多维视角,向记者展现其清晰的经营战略目标和举措,勾勒出这支精锐团队重新飞腾的轨迹,这为我们探寻军工单位改制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初夏的北京繁花似锦。5月19日,在曾创造奥运会历史上“无以伦比”盛世规模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中国第一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隆重开幕。会议规模之大,参会人数之多,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  相似文献   
6.
<正>40年前,东方红1号开始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沉浸在成功首发人造卫星中的中国人,还无法完全预知人类开发探索太空将会带来哪些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MAP公司位于法国航天城图卢兹南约70km的帕米耶镇(Pamiers)。1963年,基于一定要开发出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化学工程师保罗·梅斯(Paul Maes)创立了阿列日省涂料制造公司(FPA-MAESTRIA),而当时他并未意识到伟大的冒险就此拉开了序幕。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脱胎于阿列日省涂料制造公司的MAP公司已经推出了众多高品质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涂料,服务于世界航天业,仅2010年营业额就超过556万欧元,出口营业额超过158万欧元,每年高达18%的研发支出,更显示了其迅猛的后继发展力,而创造这些惊喜与成就的MAP公司仅有36名员工。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MAP公司常务董事奥利维尔·吉拉姆恩(Olivier GUILLAUMON)先生。  相似文献   
8.
下面一组数据,记载着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发展足迹:2001年5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按现代企业制度在北京组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建设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3月,中国卫星(股票代码600118)控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70%股份。2006年1月,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竣工验收,投入运行。2006年5月,中国卫星控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100%股份,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卫星的全资子公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空间探测发展的步伐,不断刷新探索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并计划在2020年探测火星。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国空间探测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其在工程和科学上的意义,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嫦娥-1绕月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仅在此撷取陈泓主任的一席话作为编者按。你问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以下简称钱室)做了什么事情?我们试图去做的事情很困难,尤其是在航天企业里,成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也许我们的思维经常会这样问:你做的工作对型号到底有什么用?我们就是在类似"你们到底做出了啥东西"的质疑声中不断地孤独前行。钱室想走的是一条探索之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希望通过你们的采访,把钱室真实地反映给读者:它不是完美无缺的,是一项仍需有很多改进的探索,现在需要的就是假以时日,留一些时间来完成这项探索,这是我最大的愿望。钱室作为创新的一个特区,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像《国际太空》这样具有独立观点的媒体。我想,钱室就是来解决并践行"钱学森之问"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我们该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