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翼稳定大长径比无控旋转火箭弹的锥形运动与抑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尾翼稳定大长径比无控旋转火箭弹的锥形运动,指出由旋转诱导产生的面外力和面外力矩是锥形运动产生的原因.小攻角时,面外力和面外力矩主要是马格努斯力和马格努斯力矩.根据正、反装卷弧形尾翼及平板形尾翼外形滚转特性的风洞实验结果,指出通常采用的正装正向旋转的卷弧形尾翼会使锥形运动加剧;将卷弧形尾翼反装且反向旋转是抑制和减小大长径比无控旋转火箭弹锥形运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旋转旋成体在超声速大攻角下的体涡非对称脱落和弹体上气动力和力矩的数值计算方法。文中采用冲击横流比拟概念,将绕旋成体的三维、定常、分离流问题转化为二维、非定常、分离流问题来求解。弹体位流模型用沿弹体轴线分布的源汇和偶极子来模拟,弹体背风区的分离涡则用横流平面中的大量离散点涡来模拟。采用经修改的 Stratford 准则来检验横流平面中边界层是否分离。典型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正确描述旋转弹体大攻角流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子弹对弹舱内压力分布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所设计的子弹-母弹气动干扰风洞实验研究方案的特点及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子弹对弹舱内压力分布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母弹弹舱内压力分布符合过渡式空腔流动规律,即在前端面后的区域为流动分离所形成的低压区(Cp<0),经Cp=0点过渡到Cp>0的区域;后端面对弹舱内流动起阻滞作用,在后端面左右拐角处存在流动缓慢的"死水区";母弹攻角对弹舱内的流动影响显著,正攻角起压缩作用,使前端面后的流动分离区内Cp>0降低,使分离区的纵向范围缩小,使Cp>0区域内的Cp值增大,负攻角起膨胀作用;子弹对母弹弹舱内的流动起压缩作用,当子弹为正攻角时,子弹对弹舱内流动的压缩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和圆柱尾迹近壁区的流动特征,首先通过在典型雷诺数下采用Transition SST四方程转捩模型模拟圆柱绕流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及采用SST 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Transition SST模型在模拟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优越性,并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了圆柱绕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及尾迹近壁区的流动特征。然后分别对亚临界区、临界区、超临界区和过临界区的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流场结构及圆柱表面压力系数、摩擦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圆柱绕流近壁区的流动特征、边界层转捩的流动机理、转捩位置及其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亚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发生层流分离,无分离泡和转捩现象;临界区和超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先产生了分离泡现象,之后流动发生了转捩并在转捩后发生湍流分离;过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流动在转捩之后发生湍流分离,无分离泡现象;在临界区、超临界区和过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转捩位置随雷诺数增大向前驻点移动。  相似文献   
5.
S波段大型功分馈电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某平面阵列天线高增益、低副瓣的要求,设计了工作在S波段、相对带宽为10%的1—48的大型功分馈电网络。该馈电网络采用带状线功分器与微带线功分器级联而成。利用HFSS、Ansoft Designer等电磁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设计。实测结果表明在所要求的频段内,网络的输入驻波小于1.50,相位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7.
简要介绍了国外布撒器的典型实例;指出了远射程、高精度、强隐身、模块化、系列化是布撒器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布撒器气动布局及气动部件的选型;阐述了布撒器气动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机载布撒器发展趋势及气动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国外布撒器的典型实例;指出了远射程、高精度、强隐身、模块化、系列化是布撒器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布撒器气动布局及气动部件的选型;阐述了布撒器气动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布撒器雷达截面计算与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物理光学法计算了布撒器的雷达截面,并与外场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的RCS-θ曲线与测量的RCS-θ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在典型方向上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表明镜面回波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的目标RCS计算中,物理光学法可以给出工程上可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用物理光学法计算了布撒器的雷达截面,并与外场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的RCS~θ曲线与测量的RCS~θ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在典型方向上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表明镜面回波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的目标RCS计算中,物理光学法可以给出工程上可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