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6篇
航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进口探针支杆对1.5级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荣菲  赵建通  向宏辉  高杰 《推进技术》2017,38(5):1038-1046
为了评估进口测试探针支杆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定常计算了包含不同直径、轴向位置、周向位置及形状的探针支杆的1.5级压气机特性线。结果表明,较无进口探针支杆的工况,带探针支杆的压气机特性线整体向左下方偏移。圆柱型支杆较迎风面积相同的长条型支杆而言,使压气机特性线衰减更严重;随支杆直径增加,压气机特性线偏移量增大,5mm,10mm及20mm的支杆使压气机平均效率分别降低0.8%,1.32%及2.28%;支杆周向位置、轴向位置对压气机特性线无影响。分析定常及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当支杆尾迹引起的进口气流角脉动位于进口导叶不敏感角范围内时,导叶的整流作用使导叶下游压气机性能不受进口支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微细电解射流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研制了专用喷射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初步工艺试验。结果证明该装置保证了电解液在其腔体中能够得到充分"负极化",且能获得满足加工要求的稳定破碎长度,满足了电解射流加工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叶片表面粗糙度对叶型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压气机前弯叶片进行了变雷诺数多攻角工况的叶栅试验。不同粗糙度(Ra=3.0,6.2,12.3)叶片是在轮廓度有所保证的前提下,通过线切割机械加工、喷砂工艺改变表面粗糙度的方式获得。试验结果表明,粗糙度升高确实会诱发层流提前转捩,引起吸力面层流分离泡消失,除此之外,在低雷诺数(Re=9×10~5)下,Ra=3.0与Ra=6.2下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基本一致,到Ra=12.3时才会较明显表现出叶片吸力面峰值马赫数降低的现象。随着雷诺数升高,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随粗糙度变化的差异性逐渐显现,但当处于堵塞负攻角i=-6.4°下,粗糙度Ra≥6.2后,叶片性能却维持稳定。另外,粗糙度的增加会降低压力面的粘性损失,升高吸力面的粘性损失及尾迹掺混损失,因此随粗糙度升高,低雷诺数(Re=9×10~5)下总压损失随粗糙度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高雷诺数(Re≥1.08×10~6),i=2.6°~-2.4°下粗糙度升高会导致损失升高,甚至发生严重的湍流边界层分离。与此同时,发现被研究叶型吸力面前缘(20%弦长前)马赫数分布对粗糙度并不敏感,不会因粗糙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具有大小2种稠度后排叶片的高亚声速串列叶栅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大稠度叶栅后排叶片稠度为小稠度叶栅的2倍,其物理位置分为前排叶片尾迹区和主流区2种,小稠度叶栅只具有尾迹区的后排叶片。研究表明:对于大稠度叶栅而言,位于尾迹区附近的后排叶片较位于主流区的负荷更高、做功能力更强;本研究的小稠度叶栅性能优于大稠度叶栅,但大稠度的叶栅出口流场相对更为均匀。此类叶栅的设计应对后排叶片的物理位置和型面进行优化,并权衡其使用环境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GH4169电解加工ηω-i内在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准确的删及ηω-i的特性曲线,试验结果显示了它与电解加工普通材料所得到的ηω-i曲线规律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存在截断电流密度,不能用以往的规律来研究GH4169这种材料,应当考虑电解液与加工材料的匹配。  相似文献   
6.
在焊点形成的过程中,点焊电流有效值的检测与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用MSP430单片机实现的对点焊机电流进行检测的便携式仪器.该仪器以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利用逐点积分方法获取电流有效值,可快速、精确地实现电流有效值的测量.本文不仅从仪器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作了可靠性分析, 也讨论了该仪器在增强抗干扰能力和提高系统稳定性方面效果明显.经实践证明,该仪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功耗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叶型设计是现代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气动热力领域最基础的研究内容,叶栅试验是叶型设计方法探索、工程设计验证中经济快捷的重要工具,在现代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和涡轮叶型气动设计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试验环境和条件的模拟是叶栅试验技术的核心和关键,随着叶型设计技术发展与叶型性能的进步,叶栅试验技术亟需在流场周期性、轴向密流比、三维效应、低雷诺数以及非定常效应等环境模拟方面进行拓展和完善,以便更准确可靠地获取叶型总性能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引起性能变化的流动机理和流场特征奠定基础。本文概述了叶栅试验技术发展历史,并对近年来技术研究新方向、新领域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