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3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摄影测量技术及其在航天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摄影测量技术的测量原理,系统调研了近年来摄影测量技术在国内外航天器变形测量领域的发展概况,分析总结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当前变形测量技术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在航天器大型复杂部件微变形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光机系统在模拟空间环境下的热学光学特性会影响辐射定标试验的精度。文章针对离轴抛物镜和辅助平面反射镜组成的小型定标光学系统,利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技术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模拟空间环境下进行热变形分析;选用在单位圆内正交的Zernike多项式作为基底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完成了离轴抛物镜面形的拟合;将相关数据读入光学软件,分析了该系统在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像质变化。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对定标光机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学平台的刚性位移,对抛物镜面形影响非常小,光学系统像质变化量约为λ/37。最后,通过与刀口仪法的像质原位测量结果对比,证明了光机热集成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双腔双阻尼的被动式自适应缓冲器;给出了此缓冲器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该缓冲器的虚拟样机;分析了该缓冲器的着陆动态性能及其主要参数对全机着陆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使用功条件下,自适应缓冲器的着陆性能比单腔变油孔缓冲器性能略好;而在粗暴着陆条件下,自适应缓冲器的过载远小于单腔变油孔缓冲器,起到主要减载作用.增大高压腔、低压腔体积或增加低压腔压力或减小高压腔压力均可使自适应缓冲器的过载减少.  相似文献   
4.
许杰  李言俊 《航空学报》1996,17(2):248-250
介绍了一种重置协方差阵的递推辨识算法。这种方法改进了协方差阵的设置 ,以适应导弹控制系统的参数估计要求。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控制系统有较好的辨识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温黑体自动控温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在真空低温环境下的黑体控温系统是一种非线性、大滞后、数学模型很难建立的系统。文章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原理,选择了模糊控制和智能PID控制相结合的算法。通过分析多次的试验数据,建立并完善了模糊控制规则表。基于该算法的控温软件,实现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已服务于某型号辐射定标试验。文章最后给出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合理性,该算法加快了系统升温速度,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温点源黑体关键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低温点源黑体设备研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3种常见发射腔腔形的特点,腔体发射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热管,恒温浴和液氮电加热3种恒温方式的原理和技术特性;比较了国内外典型低温黑体设备、产品的性能指标;并简述低温点源黑体设备在红外定标试验中的原理和应用.最后总结出现阶段低温点源黑体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型发动机起动过程原理与起动过程参数的调整,及起动过程中的排故方法,重点介绍了副油路压差大故障的排除过程.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中频电源相比,模块化中频静变电源具有选用灵活、可靠性高、冗余性好、便于系统维护等优点。中频静变电源整流器在控制母线电压稳定的同时还要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为此,具体分析了双电流环控制策略,给出了双电流环控制器中电压电流正负序分离原理和双dq锁相环的具体实现方法,即延时信号抵消(DSC)和双闭环准比例谐振(PR)。针对逆变器输出电压基波无差跟踪困难、谐波含量高等问题,采用双闭环多重准PR控制策略,实现中频电压的稳定输出。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双电流环控制器能同时实现母线电压稳定和单位功率因数控制,采用双闭环多重准PR控制策略的中频逆变器能够输出稳定的中频交流电压。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火星探测器的可靠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真空热试验和火星表面热环境模拟试验。文章通过对国外火星探测器热试验的调研,梳理出热试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对行星际空间热环境和火星表面热环境特点的分析,结合国外相关热环境模拟设备的研制使用情况,探讨不同热环境的地面模拟方法,可为我国火星探测器热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及开展相关热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