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篇
航天技术   1篇
航天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1.
郑航  胡晓军  郭海  唐志平 《推进技术》2007,28(5):467-470,474
为研究激光微推进器用于微小卫星在轨空间飞行任务的可行性,利用已建立的激光推进微小卫星仿真平台,对微小卫星在轨姿态调整、轨道维持和轨道转移等飞行任务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星载激光微推进器可满足在轨微小卫星的高控制精度姿态调整、近地观测轨道维持以及较长时间要求的轨道转移等空间任务对推进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航天产品所采用的PWM型开关稳压电源可靠性的因素作出较为详细比较分析,并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一些提高开关电源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焦距光学镜面在位检测的难题,引入相位恢复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镜的新测量方法以实现镜面的近距离在位检测.对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4.
大气吸气模式激光推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激光推进是一种新概念推进技术,在未来航天事业中将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高重复频率高功率TEA-CO2脉冲激光器进行了抛物形飞行器的水平和垂直激光推进实验,实现了大气模式的激光垂直推进,飞行高度超过了1m。实验测定了多种工作状况下光脉冲能量转变为飞行器动量的推进效能,测得的光能-冲量耦合系数Cm达到27.7dyne·s/J,与国外文献报道相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相位恢复测量系统的软硬件实现原理。构建了由CCD移动平台等硬件装置和基于GS迭代算法的软件程序组成的实验平台。并对一面口径500mm的球面反射镜进行了在位加工环境下的测量实验。测试结果与干涉测量相比较表明测量数据准确,精度满足光学镜面研抛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建  胡晓军  唐志平 《推进技术》2008,29(3):371-376
采用CO2激光器和固体推进剂对三种构形的抛物型激光推力器模型进行了烧蚀模式下的单脉冲、多脉冲连续推进的对比实验,单脉冲实验获得的最高冲量耦合系数达到2.7×10-4N/W,对多脉冲连续推进时的冲量耦合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进行了分析,尝试采用PVDF薄膜传感器,测量了推力器内壁的瞬态压强,并采用热像仪对推力器的外壁温升进行了连续记录,为进一步研究激光能量转化为推力的机理以及热力冲击的影响提供了直接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激光水推进的机理研究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彬  唐志平  蔡建  胡晓军 《推进技术》2007,28(5):586-589
为了研究双层结构靶的激光水推进过程中各阶段能量转移和转化的物理机制,将一个激光脉冲推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针对双层结构靶的特点,提出了"爆炸-连续爆炸推进模型",利用该模型定性解释了实验结果。实验显示,激光水推进得到的冲量耦合系数比其它推进模式高一到两个数量级。定义了金属粒子与水分子单次碰撞的能量传递率κ为表征推进效率的一个参量,计算不同的金属基底材料对应的κ值:A l为96%,Fe为73.6%,Cu为68.8%,该结果与实验得到的Cm值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选择原子量与水分子量接近的金属,可以得到更好的推进效果;并存在一个与基底材料和激光参数对应的水层最优厚度。  相似文献   
8.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的技术历程,逐步发展成为由多种型号组成的大家族,具备进入低、中、高等多种轨道的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