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2年是中航工业陕飞落实集团战略,认真按照"调结构、增能力、转方式、上水平"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调整变革、夯实科学发展基础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公司改革发展、科研生产、能力建设等任务异常繁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主动实施六大变革、着力弥补六大短板、积极争取六大突破,全力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类Clipper再入返回飞行器的气动特性,采用近似反设计的方法,在飞行器外包络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形状控制函数,计算出类Clipper飞船的气动外形。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类Clipper再入返回飞行器在不同高度、不同马赫数和不同攻角下的全空域/速域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并结合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压心位置探讨飞行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类Clipper再入返回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能够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最大升阻比可达1.1以上,属于中等升阻比再入,总体呈现出良好的静稳定性,可在未来作为具有可重复使用再入返回飞行器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空间飞行器在轨运行时转动惯量变化大的特点,对其转动惯量的在轨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姿态动力学模型建立状态方程,用陀螺测得的角速度、推力标称值和推力作用点的位置信息构造量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转动惯量。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误差小于5%。估计算法计算简单,估计时间和所用燃料消耗少,工程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已构造的一种分片光滑的Lagrange型插值多项式空间中利用Galerkin法对非线性KdV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数值格式的线性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格式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5.
6.
李广兴  周军  周凤岐 《宇航学报》2006,27(6):1196-1200
从工程角度出发,研究了智能控制方案,旨在提高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指向精度和稳定度。针对挠性模态不可测的特点,文中采用了输出反馈变结构控制来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并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来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智能控制的引入使得控制器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从而达到高精度控制的目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多体卫星高稳定度智能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上大型挠性天线的加减速运动会对星体产生较大的扰动,影响了星体姿态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变结构和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在星体前馈中引入扰动补偿力矩,从而保证星体姿态角速度在不确定性干扰下能以指数形式收敛到某一给定的有界范围内,仿真证明了姿态的稳定度满足给定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挠性航天器姿态跟踪的非线性PID控制技术.基于误差四元数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新型的航天器非线性PID控制器.控制器不仅具有非线性特点,而且比例参数具有时变的特性,能够根据误差的大小自行进行调整,因此比常规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另外,控制器可调参数少,计算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数学仿真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挠性卫星高精度智能控制及物理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角度出发,以具有挠性太阳翼的卫星为背景,着重研究了挠性卫星的智能控制方案。针对高精度控制这一要求,设计了双层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与变结构(VSC)复合智能控制器,并基于单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系统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高的姿态控制精度,表明了智能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