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发动机喷管外露于火箭尾部是常见情形,但在火箭气动设计过程中却经常不予考虑。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喷管外露部分对火箭气动静稳定及控制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超声速Ma=2~12、攻角30°范围内,外露喷管对火箭气动静稳定性有1%~2%的增加,且气动控制效率明显,喷管±3°摆角产生的气动控制力矩约为头部空气舵±20°摆角的1~2倍。因此,对于确实存在喷管外露的火箭,在气动特性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喷管对静稳定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考虑将喷管作为气动控制面,用于火箭无动力滑行段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开展了固体运载火箭底部对流热环境计算研究。采用线性化热力学参数的单一介质简化处理方法,模拟了发动机喷流与高速主流的流场,得到了热流与温度参数,并与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体运载火箭底部存在较为严酷的对流热环境,本文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真实飞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为固体运载火箭的热环境与防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在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俄罗斯民航教育也进入大变革时期。民航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正在为过渡到多级学制进行准备。俄罗斯政府对教育拨款减少,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教师工资低,给民航教育的发展造成很大困难。俄罗斯唯一一所培养民航工程干部的学院——莫斯科民航工程学院,在变革时期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了教师和科研队伍,初步经受了困难考验。  相似文献   
5.
图波列夫设计局是前苏联历史最长的设计局,于1923年10月成立,在71年历史中,该设计局设计了众多的飞机。据统计,仅上天试飞和投入使用的型号(合改型)逾100种。该设计局擅长设计轰炸机和旅客机。俄罗斯空军现役中的轰炸机均是该设计局设计的,当今俄罗斯航空客运量的65%是该设计局设计的飞机承担的。 在军品订货下降的形势下,该设  相似文献   
6.
自60年代以来,俄罗斯中央水翼设计局已经制造了几架400~500吨级的地效飞机,俄国称其为机翼地效(Wing-in-ground简称WIG)飞机。这些飞机采用同样的基本布局:T形尾翼,机身两侧、座舱之后各装4台喷气式发动机。目前该设计局正在制造一架称为“母鹞”的新型地效飞机,该机在下诺夫哥罗德工厂进行总装,机体总装工作即将完成。 “母鹞”地效飞机 “母鹞”地效飞机原本是为俄罗斯海军研制的,计划用于岸基反舰和海上营救。由于军费开支大幅度削减,俄罗斯海军无力购买该机,中央水翼设计局现在竭力寻求西方对该机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涡扇发动机监测数据维度高和寿命预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寿命预测方法,开展了利用 神经网络获取涡扇发动机剩余寿命的研究。利用堆叠自编码(SAE)网络从高维传感器数据中提取健康因子(HI),采用1维卷积神 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1D-CNN-BGRU)方法捕捉HI序列中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并引入自注意(SA)机制对捕捉的特征分配 权重,使用全连接层输出涡扇发动机剩余使用寿命(RUL),以此构建复合神经网络进行面向涡扇发动机高维数据的寿命预测。结 果表明:利用NASA官方网站提供的涡扇发动机寿命试验公开数据集C-MAPSS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取得了均方根误差16.22和评 分函数225的结果。证明了基于SAE-SA-1D-CNN-BGRU的寿命预测方法可实现涡扇发动机寿命的有效预测,能为涡扇发动机 维修保障及健康管理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结合飞机模型带动力以及螺旋桨风洞实验技术要求,同时根据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在研制高功率密度电机过程中的经验,探讨并解决了在电机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电机尺寸小、高功率密度、高效冷却装置、高品质供电电源以及能量回馈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10.
相比传统的卫星自身变轨方式,直接入轨方式下卫星的主动段时间将延长到4~5h。为解决卫星直接入轨过程中由于主动段时间大大加长,导致卫星电能需求的增加,以及电源系统配置不必要的质量增加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发射和变轨阶段通过运载火箭上面级向卫星供电的方案,即在上面级上增加了一套独立的一次性电源系统。该系统与卫星自身电源系统相结合,在发射和变轨期间优先使用,卫星自身电源根据负载用电情况自主介入,能很好地解决卫星直接入轨方式下主动段的电能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