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0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孔隙率对复合材料性能有很大影响。针对高孔隙率复合材料超声表征不足问题,本文把超声功率谱特征和非线性特征应用于表征高孔隙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即在频域上对比研究孔隙对基波幅值的衰减及谐波幅值的滋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有效表征高孔隙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基于频域基波分析的超声功率谱特征参量测量容易,随孔隙增加呈递减变化,在孔隙率较低时具有一定优势;基于谐波分析的超声二阶非线性特征参量,随孔隙增加呈递增变化,对高孔隙率表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4.
机载蒸发循环系统结构的疲劳寿命易受外界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随机有限元法,参照设计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变异性,建立机载蒸发循环系统结构疲劳寿命稳健性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权因子α,将稳健性优化问题转化为结构疲劳寿命均值和标准差的双目标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合理设置疲劳寿命均值和标准差的权因子,可有效降低设计变量和随机变量对变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机载蒸发循环系统结构疲劳寿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了在复合材料飞机部段装配过程中采用无余量装配的方法。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数字量传递的方式可减少误差积累,提高协调精度。关键零部件的装配、工装制造等采用激光跟踪仪等数字化测量设备可以确保精确性,并能在装配工艺设计阶段就考虑零部件间的协调安装精度及公差分配要求。通过分析复合材料部段装配特点,并以复合材料机身典型结构为例进行应用研究,阐述了在三维数字化装配过程中具有协调关系的关键零部件无余量装配的工艺流程、方法,从而可实现零部件一次装夹、加工及无反复装配,使装配质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发动机柱形回转体谐波测量及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详述了不同阶次谐波的测量数据、分析判断方法;给出了谐波的产生原因,以及谐波测量及分析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一场五十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十余个省份,给航班飞行带来极大的困难,时值春运,运输和保障压力更显巨大。面对这些,民航系统各条战线上,从领导到一线员工,上下一心,将旅客利益置于首位,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全力以赴应对灾害天气,力保航班安全,涌现出许多经典的航班保障事例,但同时也显现出诸多应对突发灾害情况中的民航系统各单位在应急机制、应急处理能力、设备保障和协调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韩庆田  卢洪义  张毅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1):2527-2531
根据系统在研制期间故障强度变化规律.考虑故障间隔时间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广义可靠性增长评估模型,分析了其参数特性,并给出了拟合优度检验方法;然后,给出了定时截尾和定数截尾情况下,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公式,采用Simpson方法将积分函数化为求和函数,使得参数估计计算方便,绐出了趋势检验方法给出了可靠性增长评估公式;最后,结合发动机故障数据进行了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较好,评估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微位移量的实时、非接触测量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基于散斑图像的嵌入式微位移测量系统。从计算精度、存储资源和计算效率等角度,综合分析比较了Dirac法、IDFT法、MMSEI法和MMSEII法的测量性能,并基于MMSEI法和DSP处理器(TMS320DM642)设计实现该测量系统。重点论述了系统软件和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分别在不同运动速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材料的条件下,对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是可行有效的,但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