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爆震载荷作用下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PDTE)气动载荷具有周期性、非定常的特点,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PDTE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计算模型。在验证计算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周期性、非定常轴向力和扭矩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燃气涡轮发动机相比,PDTE转子系统同时存在弯曲振动、轴向振动和扭转振动。脉冲爆震燃烧室的气动载荷会改变转子系统的弯曲刚度,但对气动载荷合理设计后,其对弯曲振动的影响较小。周期性、非定常轴向力引起转子系统轴向振动,且轴向振动特性主要受零频和1阶轴向共振频率处响应的影响。PDTE工作时滚珠轴承的轴向支反力会不断变向,在设计滚珠轴承时应予以考虑。周期性、非定常扭矩引起转子系统扭转振动,1阶扭转共振频率分量在扭转振动响应中占优。   相似文献   
2.
以轴流涡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流动沿周向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涡轮转子受到的气动载荷。假设涡轮级内的流动沿周向呈1次谐波形式的余弦函数分布,考虑转子叶片叶顶间隙,利用双耦合激励盘模型描述叶片通道中的流动,采用谐波分析方法求得涡轮转子受到的气动载荷。分析了不同轴向位置处、不同非均匀流动参数的影响,讨论了转子偏心所产生的非均匀流动,给出了非稳态流动条件下的气动载荷。结果表明:1次谐波形式的非均匀流动会产生附加载荷作用于转子,从而影响转子的动力学性能;非稳态不均匀流动会影响附加载荷的大小,但不改变其在动坐标系中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泰勒展开法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区间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运用一种非概率-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基于区间数学和1阶泰勒展开理论的区间分析方法将非确定参数支承刚度和连接结构刚度视为区间向量,运用泰勒展开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公式.区间分析方法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分要求,为解决含有非确定参数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应用区间泰勒展开法和概率方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结果.当参数非确定性小于20%时,计算得到的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区间上下界与真实值区间上下界误差小于2.2%.建立了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装置,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振波  马艳红  李骏  洪杰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321-2328
通过对转子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利用Lagrange能量法建立了适应航空发动机柔性转子系统在不同心和不平衡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转子振动响应中非线性振动特征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支承不同心量和不平衡力的共同作用,转子及其连接结构会发生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变化,使转子系统振动响应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包含1倍和2倍频分量,响应的幅值和频谱特征与不同心量和不平衡量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祝长生 《航空学报》2009,30(8):1537-1543
 测量了主动电磁轴承支承的柔性转子系统在主动电磁轴承失效后转子坠落在带有固定间隙滚动型备用轴承上的瞬态响应,分析了转子的工作转速、转子不平衡量以及备用轴承碰撞面上的润滑条件等对转子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在主动电磁轴承失效后转子系统出现了在间隙圆底部的摆动以及在整个间隙圆范围内的碰撞型回转运动。主动电磁轴承失效后转子系统瞬态响应的大小与转子在电磁轴承失效前的振动、转子的工作转速以及备用轴承碰撞面上的润滑条件等密切相关。通过适当改变备用轴承碰撞面上的润滑状态,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磁轴承失效后转子系统瞬态响应的大小,降低电磁轴承失效后转子在整个间隙圆范围内的碰撞型回转运动以及全间隙圆范围内的摩擦型回转运动的可能性,从而减小碰撞对转子及其备用轴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流变流体的粘度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随外加磁场发生明显的可逆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在分析了各种磁流变流体、外加磁场强度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径向间隙对转子系统在非旋转状态下的频响函数特性的影响后,详细地研究了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了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所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试验表明在较大的阻尼器径向间隙和较小初始粘度的磁流变流体的条件下,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完全可以由简单的磁场来控制,并且具有显著的减振移频作用。  相似文献   
7.
祝长生 《航空学报》2005,26(3):349-355
 研究了主动电磁轴承支承的单盘柔性转子系统在磁轴承失效后转子坠落在带有固定间隙的滚动型备用轴承上的瞬态响应,分析了备用轴承的各种参数对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系统出现了以自由落体-碰撞弹起-自由落体为特征的在间隙圆底部的摆动运动、以碰撞弹起-加速落体-碰撞弹起为特征的在整个间隙圆范围的碰撞型回转运动以及轴颈与备用轴承始终接触在一起的摩擦型回转运动等3种运动形式。碰撞型回转运动实际上是由碰撞过程中部分周向的摩碰引起,而摩擦型回转运动是由轴颈与备用轴承之间的全周干摩擦所致。碰撞型回转运动和反向摩擦型回转运动对备用轴承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非概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一种非概率-区间方法来对转子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区间数学和摄动理论的区间分析方法将不确定参数支承刚度和连接结构刚度视为区间向量,运用区间摄动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公式,分别应用区间摄动法和组合法对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确定性方法相比,运用区间摄动法能够较准确地进行转子动力特性分析,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多要求,不需要确定参数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9.
部分充液悬臂转子在不稳定区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长生 《航空学报》2001,22(2):155-159
 描述了试验中部分充液转子系统在失稳过程中的动力特性,注意了转子在不稳定区的涡动频率和方向,流体表面的状态与转子失稳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充液量对转子的涡动频率和不稳定区的影响。报道了部分充液转子系统在失稳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为深入研究部分充液转子系统失稳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Nowadays rotating machinery grows and develops extremely fast due to its multi-branch application.Although the fields of rotordynamics and rotor balancing had a strong background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erform efficient and safe operation for the rotating machines,still there are problems which are hard to be dealt with in some special cases.One of them is balancing of the rotor with huge overhang.Rotor with overhang is inherent to have console modes,which previously often were observed separately from the other modes in rotordynamic literature.In such a way console modes,their behavior,order of appearance 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 modes were described in current paper in more details.Obtained results confirmed that console modes obey the principle of orthogonality in the same way as all other modes and hence could be efficiently balanced using modal balancing method.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likelihood of such phenomena as modes order transition,when the rotor has an overhang.As a consequence perfectly balanced console rotor could not be so due to modes order transition effect when the bearing stiffness in situ differs from bearing stiffness of balancing equipment.Described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engineers who are involved in area of rotating machinery vibration tuning for the rotor with huge overhang and benefit them to recognize these modes efficiently and to perform balancing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