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航空   1506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75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转子微型飞行器及其低雷诺数下的旋翼气动性能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六转子无人飞行器的概念,该飞行器可以在空间任意方向飞行,甚至可以在地面上滚动前进。分析了其可能的三种构型并给出了各自的运动方程,给出了三轴解耦时该飞行器的配置方式及转子空间位置。由于该飞行器具有小尺寸外形、低重量和飞行速度慢的特点,根据转子速度、弦长和飞行模态,计算得该飞行器的雷诺数变化范围为1×104到12.8×104。以选用的Eppler 387翼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正投影混合网格方法对其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雷诺数分别为1×104,2×104,3×104和6×104下对应不同迎角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并对雷诺数为6×104下的升力系数仿真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制作了六转子微型飞行器样机,实现了垂直起降及慢速前飞。  相似文献   
2.
STOCHASTICBOUNDARYELEMENTMETHODSFOR3-DPROBLEMSWITHCENTRIFUGALFORCESANDRELIABILITYANALYSIS¥WenWeidong;SunXiaoling(NanjingUnive...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空学报》2016,(3):653-661
The tip leakage flow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onic com-pressor. Blade tip winglet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ntrol the tip leakage flow in compressor, while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blade tip winglet have been poorly understood. A numerical study for a highly loaded transonic compressor rotor has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varying the location of blade tip wingle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tor. Two kinds of tip winglet were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lade tip winglet on the compressor over-all performance, stability and tip flow structure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ip winglet with the flow in the tip region is different when the winglet is located at suction-side or pressure-side of the blade tip.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ction-side winglet (SW) is in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mpressor rotor.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stall range extension equivalent to 33.74% with a very small penalty in efficiency can be obtained by the pressure-side winglet (PW).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xplain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blade tip winglet in detail.  相似文献   
4.
针对外物损伤(FOD)对压气机叶片高周疲劳(HCF)强度的影响特点及其规律,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期发展趋势。从FOD特征对压气机叶片HCF强度的影响、残余应力以及激光强化对HCF强度的影响、FOD叶片数值模拟以及FOD叶片寿命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表明:FOD从多方面影响着压气机叶片的HCF强度,并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如:60°是较为危险的一种冲击角度,随着外物冲击损伤深度的增加会降低叶片的强度,残余拉应力的产生可以提高叶片疲劳强度,适当的表面处理同样可以提高叶片的强度。现有的FOD对压气机叶片HCF强度研究存在以下问题:试验有待进一步改进,理论模型有待深入研究,残余应力对叶片HCF强度的影响规律尚不统一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多级轴流压气机级间引气对其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在设计过程中优化改进级间引气的依据,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级间引气对某总压比20以上的10级轴流压气机总性能和匹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气对压气机各级的单级特性影响较小,但改变了压气机进口总流量和引气上下游的流量分配及级间匹配,进而影响了压气机的总性能。在多级轴流压气机设计转速状态下,前面级处于流量堵塞工况,与第7级引气相比,第4级引气可显著增大压气机的流量,改变压气机匹配特性,引气位置越远离压气机进口对总流量的影响越小。试验结果表明:第4级引气增加或者减少2%,总流量相应增加0.8%或者减少1.3%。相比第4级增加引气,第4级减少引气对压气机性能影响更为显著。试验得到的引气对压气机总性能、各级工作点匹配影响与数值模拟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纳米机械学的发展历程、定义、特点、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分流叶片诱导轮及变螺距诱导轮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及汽蚀性能的影响,对具有前置诱导轮的高速离心泵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外特性试验表明,两种前置诱导轮对高速离心泵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前置分流叶片诱导轮的离心泵扬程相对于前置变螺距诱导轮有显著下降。汽蚀试验表明,小流量工况下前置分流叶片诱导轮的离心泵抗汽蚀性能较优,大流量工况下前置变螺距诱导轮的离心泵抗汽蚀性能较优,其余工况下两者的抗汽蚀性能相当。仿真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下分流叶片诱导轮扬程较低,不能满足离心轮进口能量需求,致使前置分流叶片诱导轮的离心泵汽蚀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8.
针对压气机实验系统 Helmholtz共振频率的研究对于建设压气机试验系统及研究压气机流动不稳定现象均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为背景,通过拆除该压气机试验系统的稳压箱、格栅等部件以及更改该试验系统的几何尺寸,分析该型压气机试验系统 Helmholtz 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同时引入了Duct-Compressor-Plenum模型理论,对该压气机试验系统进行相应的模化,并对其系统 Helmholtz 共振频率进行相应估算。结果表明:在该类型的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中,压气机前端的稳压箱及稳压箱之前部分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试验系统提供均匀的进气环境,而对系统 Helmholtz 共振频率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在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Duct-Compressor-Plenum模型模化过程中,不应将稳压箱及其之前部件进行模化。  相似文献   
9.
压气机叶片最大挠度相对位置对颤振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某型压气机第一排转子叶片最大挠度相对位置对颤振的影响.首先通过调整转子叶片最大挠度相对位置,对叶片表面非定常气动力及其所做非定常气动功进行计算分析,然后采用能量法对叶片颤振与否进行预估判断.计算结果表明,该型压气机第一排转子叶片最大挠度相对位置分布不均匀会大大提高颤振发生的可能性,而最大挠度相对位置越大,发生颤振...  相似文献   
10.
硅谐振式加速度计(SOA)精度高,稳定性好,数字输出,且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是新一代的微小型加速度计,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介绍了SOA的结构原理和发展概况,从谐振器,微杠杆,加工工艺,改变刚度方式,激励和检测方式等几方面对SOA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OA的机械耦合,加工工艺误差,梁弯曲刚度非线性等三大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SOA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