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105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3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_∞滤波算法及其在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晓奎  袁建平 《航空学报》2001,22(4):366-368
 在对 H∞ 估计问题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 H∞ 次优滤波算法的迭代方程。定性讨论了H∞滤波算法与传统 Kalman滤波器的关系,通过在 GPS/SINS组合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从精度、鲁棒性等性能指标方面对 H∞ 滤波和 Kalman滤波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理想条件下,Kalman滤波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是,当系统模型和外部干扰统计特性发生变化时,H∞ 滤波算法明显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同时,估计精度也较高,有效地克服了 Kalman滤波器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偏振约束的立体视频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平行双目立体摄像系统的偏振约束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约束的立体视频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左通道和右通道分别作为基本层和增强层,对右通道结合视差估计和运动估计得到最优的运动矢量预测值初值,采用不同的运动搜索方法,确定右通道最终运动矢量.若最优的运动矢量预测值是由视差估计得到的左通道运动矢量,则根据偏振约束,左右通道图像对应编码块的运动矢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相等,因而右通道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小范围的运动估计搜索,从而大大降低了右通道运动估计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该算法编码一帧图像的运动估计平均时间分别只有采用全搜索块匹配算法、钻石搜索法和三步搜索法的0.27,0.58和0.67倍,编码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考虑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弹性振动特性,对运载火箭进行全量动力学建模以及控制器设计。首先将运载火箭考虑为一维梁模型并建立全量动力学模型,分别引入自适应滤波姿态控制算法和H_2范数鲁棒增益调度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舵机非线性情况下两种控制方法均能够满足精度要求,在具有较大外部扰动情况下,鲁棒增益调度控制算法相较于自适应滤波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5.
In the present work, we analyzed the daytime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ies obtained from Jicamarca Unattended Long-term Ionosphere Atmosphere (JULIA) radar and ΔH component of geomagnetic field measur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gnitudes of the horizontal (H) components between two magnetometers deployed at two different locations Jicamarca, and Piura in Peru for 22 geomagnetically disturbed events in which either SC has occurred or Dstmax < ?50 nT during the period 2006–2011. The ΔH component of geomagnetic field is measured a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agnitudes of horizontal H component between magnetometer placed directly on the magnetic equator and one displaced 6–9° away. It will provide a direct measure of the daytime electrojet current, due to the eastward electric field. This will in turn gives the magnitude of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y in the F regio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peak values of daytime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y and peak value of ΔH for the three consecutive days of the events. It was observed that 45% of the events have daytime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y peak in the magnitude range 10–20 m/s and 20–30 m/s and 20% have peak ΔH in the magnitude range 50–60 nT and 80–90 nT.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time of occurrence of the peak value of both the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y and the ΔH have a maximum (40%) probability in the same time range 11:00–13:00 LT.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 × B drift velocity and Dst index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lta H and Dst index.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E × B drift and Dst index as well as between delta H and Dst Index. Three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data analysis – linear, polynomial (order 2), and polynomial (order 3)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sidered. The regression parameters in all the three cas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LSM), using the daytime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y and ΔH. A formula was developed which indic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ytime vertical E × B drift velocity and ΔH, for the disturbed periods. The E × B drift velocity was then evaluated using the formulae thus found for the thre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validated for the ‘disturbed periods’ of 3 selected events. The E × B drift velocities estimated by the three regression analysis have a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JULIA radar observed values under different seasons and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s. Root Mean Square (RMS) errors calculated for each case suggest that polynomial (order 3) regression analysis provides a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from among the three.  相似文献   
6.
张福泽 《航空学报》2000,21(4):349-351
给出一种在腐蚀日历寿命计算中,任意腐蚀损伤的 T-H曲线的求解方法。该方法求解独特,制作简便,经济适用,只要有 3条以上的标准腐蚀损伤T-H曲线,就可导出任意腐蚀损伤的T-H曲线,供金属日历寿命预测使用。  相似文献   
7.
一条有理参数三次 H-样条曲线是由一组控制顶点和两顶点连线上的百分比参数所确定。移动一个顶点仅影响三段曲线。有理 H-样条具有许多类似于 B-样条曲线的性质 ,也有 B-样条不具有的性质。本文是在文 [1 ]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 ,主要对有理 H-样条曲线的形状进行分析 ,讨论其诸如拐点和奇点的几何特征 ,给出有理参数平面三次 H-样条曲线在非退化情况下有拐点的充要条件 ,并证明在区间 ( 0 ,1 )内曲线段无奇点的结论。为了便于对参数曲线段的形状控制和几何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在许多的实际应用中 ,需要分析参数曲线段上有无多余拐点和奇点 ,如果有就要消除它。故本文的研究结果无论对理论或实际应用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星过站冲突问题,以工程需求为导引,建立了多星测控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从全局和局部搜索两种策略入手,以可用可见弧段为对象,设计了\"全弧段\"编码和基于协同进化的编码两种编码方式,给出了对应算法的实现流程和遗传操作算子,对两种编码方式的求解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对两种编码的求解质量与时间开销性能作了验证,由此得出了两种编码和对应搜索策略的适用范围.据此开发的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航天顶层设计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
多目标非脆弱鲁棒控制器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飞行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提出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多目标非脆弱鲁棒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由系统的H2性能、H∞性能、区域极点配置和保性能控制四种控制目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法导出多目标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同时考虑了飞行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增益的加性摄动,设计的控制器实现了系统的四种性能指标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用于彩色图像分割的有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析特征分割贡献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不受某一特定彩色空间的限制 ,有效特征的确定取决于所设计的特征编码器对被测彩色图像中各种彩色特征的分析结果。该技术不同于以往的分割技术 ,自组织特征映射被用来构造特征编码器 ,使得编码器能自组织地分析不同彩色图像的有效特征。当合适的彩色特征和初始参数给定后 ,模糊聚类技术被用于最后的分割处理。该方法已经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彩色图像分割处理 ,实验结果说明了该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聚类技术。研究表明 ,特征编码为彩色图像分割的自动化和最优化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