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8篇
航天技术   4篇
航天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印度和中国同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较为发达的航天工业,印度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航天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以GSLV MK-3火箭发射的"载人舱大气再入实验"(CARE)为标志,印度的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了倒计时。运力的不足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获得突破后,2001年担任印度总理科学顾问,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9,(6):6-6
莫斯科时间2009年11月10日17时22分(北京时间22时22分),一枚“联盟-U”运载火箭搭载“进步M—MIM2”货运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约9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开始自主飞行。  相似文献   
3.
张小琳 《国际太空》2006,(10):22-24
2006年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携带首个可膨胀试验航天器起源-1(Genesis-1)发射升空,并在太空成功充分扩展,还向地面发回了多张照片.它是美国未来太空旅馆的试验舱,由美国私人企业比格罗公司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运输居住舱"(TransHab)的技术成果基础上建造.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0,(1):13-13
1月21日,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言人伦金宣布,与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对接的俄载人飞船当天成功对接到空间站“探索”号小型试验舱上,这是“探索”号实验舱首次对接飞船,俄地面专家以此来检验“探索”号试验舱的对接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18日18时,俄罗斯莫斯科星城。航天专家和媒体早已云集大厅,共同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火星500"试验的观测大屏幕。此时,屏幕中两位身穿白色火星服的志愿者从火星登陆舱中缓缓迈出步伐,将人类坚实而从容的脚步踏上了"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6.
下吹-抽吸式高速风洞的起动和运转对模型测试有重要影响。为分析试验模型和扩压器对风洞起动和运转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对Φ0.5m高速风洞的流场进行了研究,控制方程为粘性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对马赫数5和10两种状态下的流场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段基本流态受试验舱静压控制,收集器对流动状态有很大影响。当带模型运转时,试验段内激波结构更为复杂,出现明显溢流,总压损失更大,所需起动压比越大;扩压器平直段直径决定了其静压恢复效率。扩压器平直段直径增大或安装模型时,临界运转压比都会明显增大;且马赫数越大,受到的影响越大。马赫数5带模型起动时,扩压器平直段直径0.5m,气流壅塞,风洞无法启动。无模型时,当平直段直径0.45m,扩压器不能发挥静压恢复作用,风洞运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航天员出舱作业的重大意义,面对各国载人航天的迅猛发展,又提出了我国载人航天出舱作业的需求,包括建立地面试验设备、进行地面试验、制定科学的出舱作业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温度循环筛选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光电试验舱内温度循环引发的呼吸作用可能是导致光电产品结雾的原因。文章详细分析了某光电舱温度循环时低温结雾的现象,通过理论计算和相关试验,表明器件内部水汽含量过大是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而密封结构的呼吸作用影响较小。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空模拟试验舱中燃气流动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维等熵流动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激波效应的情况下,分析了高空模拟试验舱中发动机燃气可能出现的两种流动过程,并计算了燃气流动过程的压力变化曲线,其结果为高空模拟试验舱的结构设计和真空机组的选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A large-scale high altitude environment simulation test cabin was developed to accurately contro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encountered at high altitudes. The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slope-tracking dynamic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pressure two-parameter and overcome the control difficulties inherent to a large inertia lag link with a complex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turbine refrigeration device, vacuum device and liquid nitrogen cooling device. The system includes multi-parameter decoupling of the cabin itself to avoid equipment damage of air refrigeration turbine caused by improper opera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ing for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rotation speed, 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was implemented that includes decoupling and fuzzy arithmetic combined with an expert PID controller to control test parameters by decoupling and slope tracking control strategy. The control system employe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 an open industrial ethernet architecture with an industrial computer at the core. The simulation and field debugging and running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a poor anti-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typical for a conventional PID and overshooting that can readily damage equipment. The steady-state characteristics meet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