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8篇 |
免费 | 688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35篇 |
航天技术 | 110篇 |
综合类 | 115篇 |
航天 | 1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航天器热控制中,空间辐射器是最主要的排热部件。本文对双面及单面管道—楔形肋片式空间辐射器进行了详细的热分析,并完成了管道—楔形肋片式空间辐射器的性能计算 相似文献
4.
冲击距与气膜孔方位角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冲击距Hi与气膜孔方位角α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六边形供气腔圆形气膜孔平板气膜冷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五种冲击距参数(0.74D,1.14D,1.54D,1.94D,2.34D)(D为气膜孔直径)和五种气膜孔方位角参数(0°,10°,15°,20°,25°)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研究,得到了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流场空间无量纲浓度分布等随冲击距与气膜孔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肾形涡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冲击距对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分布规律影响不大,而方位角增加能够明显提高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及展向气膜覆盖面积,方位角0°模型展向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值为0.42,方位角25°模型的最大值为0.48,相比前者增加14.3%;绝热壁面同一流向位置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随冲击距的增加而增大,随方位角的增加而增大,Hi=2.34D时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佳,α=20°时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曲线最佳。方位角的增加能够明显破坏流场中存在的肾形涡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非定常尾迹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平面叶栅实验台上安装了尾迹发生器,用来产生非定常尾迹。用热电偶测量了雷诺数5 04×104,1 08×105,斯托劳哈儿数0 04~0 18时气膜的绝热冷却效率,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非定常尾迹的宽度和扫过频率对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的影响。发现非定常尾迹通过两方面来影响气膜冷却效率,一方面是通过对气膜层的扰动来降低气膜冷却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局部吹风比来影响气膜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带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做高超声速飞行时,必须采取主动冷却方式防止严重气动加热造成的窗口材料热畸变以及复杂流场造成的气动光学畸变。本文根据成像窗口周围流动具有受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和气膜冷却结构(即背面为空腔的超声速后台阶)共同作用的特点,在 KD-01高超声速炮风洞中开展了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在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测量了 Ma8来流条件下喷缝下游表面传热系数,试验获得了2种前缘形状的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喷缝周围瞬态流场 NPLS 图像。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带气膜冷却结构(气膜不工作状态)的高超声速平板,模型前缘的形状对喷缝下游区域的表面热流整体分布有明显影响,在钝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接近相同前缘形状的平板边界层为层流状态时的表面热流分布;在尖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则表现出从层流边界层状态向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状态变化的特性;喷缝下游分离和再附区表面传热特性和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类似,取决于喷缝上缘处边界层相对厚度。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