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8篇 |
免费 | 217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64篇 |
航天技术 | 85篇 |
综合类 | 103篇 |
航天 | 1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QJ2067—91《弹道式导弹弹体静、热强度与静、热刚度试验规范》制定的目的、原则和特点,并对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分析了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系统刚度(航向、侧向和扭转刚度)是支柱式前起落架设计的重要指标,探明系统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起落架的防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变缓冲器初始气体压力的方式,分析缓冲器行程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系统刚度对支柱式前起落架摆振的初始扭转角、收敛时间、收敛比例和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可提升防摆性能,但同时会造成初始扭转角和摆振收敛时间的增加,这会降低起落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因此,不能过度增加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 相似文献
3.
4.
概述了QJ2597-94《弹道式导弹与运载火箭杆系强度、刚度试验规程》的制定目的、制定原则及其特点,并对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将受扭等截面空心圆轴剪应力和刚度计算公式推广到受扭矩的锥壳上应用,提出锥壳等剪力强度设计方法,使等式右边趋近于零,得到一元四次方程的近似有效解,用辛普生积分法求得扭转角的近似值,用实例进行计算,方法可用到受外扭矩锥壳的等剪力强度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6.
7.
颤振是一种危险的气动弹性失稳形式,舵机动刚度对舵系统的颤振特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舵机的精确建模与仿真分析十分有必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舵机模块化建模方法及动刚度计算机模拟方法。以“直流电机-减速齿轮-滚珠丝杠-拨叉副”典型结构的电动伺服舵机为对象,将其分解为具备核心功能的子模块,充分考虑了实际结构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非线性因素,再根据子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来搭建整体的舵机模型。基于该舵机模型,提出了利用步进正弦扫频信号激励、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得到动刚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某舵机为算例,开展了舵机主要线性参数及非线性因素对舵机动刚度影响的研究。电动舵机模块化建模方法通用性好,便于不同舵机的拓展。电机转子阻尼、减速器的传动比以及输出轴处的阻尼对舵机的动刚度影响很大,间隙、接触刚度和摩擦这3类非线性因素对舵机的动刚度特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静电驱动是实现微米光栅加速度计小型化和闭环力反馈控制的关键, 其引入的静电刚度对加速度计灵敏度有着重要影响。对基于静电刚度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灵敏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 建立了基于静电刚度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灵敏度模型。其次,通过MATLBA 仿真,得到静电驱动电压与传感器灵敏度的理论关系。最后,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静电刚度可以改善系统刚度,静电电压从1.25V 到2.05V 等间隔变化时, 加速度计的灵敏度由871mV/g 变化为1148mV/g, 分别相对于未加电时的灵敏度783mV/g 提高了0.46dB 到1.66dB,提高了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灵敏度。本文研究内容对集成式闭环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疲劳试验获得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刚度退化的两参数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了复合材料结构剩余疲劳寿命监测的剩余刚度方法,它以实验室中获得的归一化的剩余刚度曲线为基准,结合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危险点的实测剩余刚度值,预测该危险部位的剩余疲劳寿命。该方法抓住了复合材料结构刚度退化的本质,借助实测刚度值,消除了疲劳性能分散性的大部分影响。通过4种玻璃/环氧复合材料光滑试验件和中心孔试验件的疲劳试验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结构的剩余寿命,且仅需利用前20%左右的剩余刚度数据,预测结果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弹性——粘弹性的相似性出发,导出张量形式的三维线性热粘弹本构方程,然后根据虚功原理建立相应的有限元公式,最后编制了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程序TVE,并计算了二个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介绍的分析方法与计算程序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可用于固体推进剂药柱在固化冷却过程巾的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