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PLIF技术的航空煤油横向射流穿透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动量比、韦伯数对射流穿透深度的影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航空煤油的穿透特性进行了试验。液态航空煤油通过直径为0.5mm的直射式喷嘴喷射入横向气流,Nd:YAG激光器产生266nm激光用于激发煤油诱导荧光。试验空气压力范围为0.3~0.6MPa,温度358K,动量比范围为10~40,韦伯数范围为170~340。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压力下,穿透深度随动量比增加而增加;在本文的工况范围下,韦伯数对射流穿透深度无显著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了射流穿透深度关于动量比、韦伯数和轴向距离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3.
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取消常规布局的安定面和操纵面,本体的 动态特性出现许多不足.介绍了在该新布局飞机上采用的升降副翼和开裂式方向舵等 新型操纵面的气动特点,并在计算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三轴控制效率.引进舵容量 的概念提出了操纵面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飞机的可控性对各新型操纵面的操纵效率需求 进行了评估,最终对某型飞机的操纵面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为飞翼布局飞机的操 纵面设计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提出用最小割集有效系数法确定航炮系统故障的诊断程序,以改进底事件有效系数法没有充分考虑底事件对系统故障发生的影响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一种飞船用并联式太阳电池阵指向机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太阳电池阵在飞船上大范围指向要求,实现光照效率最大化,设计了一种用于飞船等航天器的新型并联式太阳电池阵指向机构,采用规则对称的模块化设计形式,具有工作空间大、可靠性高等特点。对新型并联式太阳电池阵指向机构进行了运动学正逆解计算,运用极限边界搜索法在MATLAB中计算了工作空间,建立了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逆解进行了验证,以工程可实现性为原则,得出了多个逆解的筛选原则,为控制系统的参数筛选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并联机构的冗余特性进行分析,证明了在某一驱动组件卡死时,其仍具备较大的工作空间。该并联式指向机构还可用于航天器矢量推进器、天线指向等空间领域。 相似文献
7.
针对轻量级杂凑函数的线性层结构单一易受统计饱和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海绵结构为主体,内部置换函数为仿射变换S盒结构的轻量级杂凑函数。仿射变换后的S盒继承了原S盒良好的密码特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线性层结构过于简单的不足。根据最优4 bit最优S盒仿射等价类的具有最大差分概率的差分对个数、具有最优线性逼近关系的掩码个数及最大分支数确定了仿射变换S盒原型;通过差分及线性密码分析、统计饱和攻击分析了内部置换结构的安全性;设计了仿射变换结构的控制逻辑及算法整体的串/并行硬件实现方案,并在Design Compiler上进行了综合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仿射变换S盒的轻量级杂凑函数在只加入了一些简单控制逻辑的情况下,提高了统计饱和分析中追踪特定比特位扩散路径的难度,即仿射变换结构增加了线性扩散层的混淆性,优化了其抗统计饱和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MIL-STD-1797A飞行品质规范,开展了针对大展弦比飞翼作战飞机滚转轴和偏航轴飞行品质特性的研究.随着控制系统对系统动态特性调节作用的日益增强,由飞机构型所引起的动态响应特性差异已变得越来越小,飞翼飞机的闭环滚转模态、螺旋模态、滚转-螺旋耦合振荡、荷兰滚模态、驾驶员座位处的侧向加速度等均可达到较好的飞行品质,但稳态配平特性主要受构型的影响,不能完全满足飞行品质的要求;分析了大展弦比飞翼作战飞机在快速滚转、侧风起降和非对称推力情形下的对滚转轴和偏航轴操纵效能的要求,由于气动构型和操纵面配置等差异,大展弦比飞翼作战飞机在完成某些飞行任务时对操纵效能的需求与常规构型的飞机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艳华;张登成;周章文;雷玉昌;李林 《航空学报》2024,(6):54-79
利用环量控制替代机械舵面,构建的虚拟舵面飞行器在短距起降、高隐身、久航远航和机动飞行等方面具有性能优势,对未来无舵面飞翼布局飞行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环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明确了虚拟舵面飞行控制的发展趋势;介绍GACC翼型不同动量系数、迎角的升力特性以及单射流、双射流的气动特性,阐述了环量控制提高升力、形成虚拟舵面实现飞行控制的作用原理;基于SACOON平台在滚转、俯仰和偏航不同方向的力矩特性,验证了虚拟舵面优于机械舵面的控制效果;从环量控制翼型、气动布局、射流作动系统与射流飞控系统4个主要方面提出虚拟舵面飞行器的概念和设计思路;重点关注引气系统、舵面高效性、一体化设计、安全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推动虚拟舵面飞行器的工程应用。综述内容为环量控制技术应用于未来无舵面飞行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异形件转动体在多轴联动加工工艺及编程,本文引入在机测量技术和零点快换夹具,编制了异形件转动体的加工工序,对照加工工序以Surfmill为编程软件编制了加工程序,根据异形件转动体结构特点对M4(M5)螺纹孔、叶片等采取了刀具路径旋转,简化了异形件转动体编程程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