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7篇
综合类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埋入式进气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将埋入式进气道分为导流段与管道两部分的设计方案,并对此进气道进行了低速Ma=0.37和高速Ma=0.70的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设计方案能提高埋入式进气道的性能,使其σ≥0.94,Δσ<0.01。  相似文献   
2.
施网兴  马家驹 《推进技术》1990,11(3):6-11,79
扩压器处于超临界工作状态时,由于喉道后面的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使出口流场发生畸变.本文探讨了扩压器内发生的冷凝对畸交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由于冷凝使畸变流场的平均紊流度增加12~25%,稳态畸变指数DC_(60)可能增加、不变或减小.可见在研究发动机与进气道的相容性时,冷凝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二元跨音扩压器中激波振荡的动态特征。实验模型采用了较接近于超音速飞机进气道扩压器的扩张角与面积比。研究结果表明:在v=1.35条件下,3°模型的激波振荡频率显著低于8°模型的振荡频率,在8°模型中,波根的振荡比其他部位的振荡幅度要小。文章首次分析了激波诱导的气流切换现象,并指出在实际进气道中并不排除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二元紊流发生器实验研究的结果,对不同文氏管通道型面所提供的一些典型的出口流场作了分析,并对某些工作状态下的激波振荡的特征作了介招。紊流发生器出口边界条件可以是音速出口,也可以是等压出口,尽管这方面的区别对于激波振荡特征以及分离包的尺度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出口流场的影响却是令人惊奇地微不足道。紊流发生器中常使用的提供总压图谱的畸变网可以使出口紊流度大幅度衰减。如果采用模拟板来代替畸变网,这一情况卽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发动机进口畸变流场模拟方面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一种新型畸变流场模拟装置,给出了它的设计思想、原理结构、工作特点,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机试飞中的进气道旋流测量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新机试飞中的旋流及稳、动态压力畸变,即可全面评审进气道/发动机的相容性。根据进气道流场分析,建立一种适合于空中使用的旋流测量技术,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介绍了T87探的设计、性能、特点、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家驹  彭成一 《推进技术》1988,9(2):1-6,56,94
本文给出了二元紊流发生器的喉道面积比和扩张角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建立喉道调节规律以指导实验者在台架上的操作。还将出口截面上脉动压力的随机统计特性和进气道出口畸变流场中脉动压力的随机统计特性进行了比较。所研究的收敛-扩散管通道形状以二斜面为主,为了探讨这种紊流发生器在产生高紊流度方面的能力,还对三斜面通道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出口截面马赫数在0.5左右时,这种紊流发生器采用二斜面通道的平均紊流度高达5%左右,三斜面通道的平均紊流度高达10%。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二堆跨音扩压器内振荡中的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出口流场的动态特征及等直延伸管内紊流的沿程发展情况。所用的两个实验模型,面积比均为1.37,扩张角分别为3°和8°。研究结果表明,跨音扩压器出口流场的稳态和动态畸变与扩压器中附面层发展状态密切相关,而附面层的汇合对等直延伸管内紊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超临界深度相同时,3°模型的激波强度虽然低于8°模型,但其出口流场的动态品质却劣于8°模型。  相似文献   
9.
马家驹 《航空动力学报》1991,6(2):118-120,190-191
紊流发生器是一种进气畸变模拟器,七十年代国外已在新机研制中应用。美国SAES-16航空空间技术委员会编制的军用飞机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定规范中紊流发生器列为重要试验设备。在紊流发生器上常用不同开度的金属丝网制成的畸变网来模拟稳态总压畸变图谱。美国海军喷气推进中心(NAPC)在二元紊流发生器上试验F404发动机时曾使用过模拟板。通用电气公司(GE)在二元紊流发生器喉道和出口设置畸变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