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航空   14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京首府警察署成为欧洲直升机公司EH-101民用型的客户。EH-101民用型是由英国韦斯特兰公司和意大利的奥古斯塔共同制造的。最近签订的这份合同据说价值近3000万美元。尽管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官员没有就合同透露更多的消息,但据报道,所有的合同细则可能在数月内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2.
图1所示轮轴零件,中间φ74毫米、φ85毫米是减轻孔,精度不高,为7级,但测量时,一因被测孔径远离孔口,二因孔径从孔口的φ60毫米一直扩大到φ85毫米,被测孔径变化量大,找不到恰当的测量工具。以前设计过刻度卡钳测量工具,但因结构细长,刚性不足,不能保证测量精度。后来,我们设计了图2所示量具,解决了这一问题。 量具的结构和使用简介: 2号件、8号件装配时用无机粘结牢固于6号件上。 10号件是使6号件处于一直线上的衬套。视量具长度选定它的个数。  相似文献   
3.
西科斯基公司3月份通告S-76用户,它已终止与通用电气公司共同为S-76和S-92开发的健康和使用监测系统的1994年合同。在给用户的信函中,西科斯基称健康和使用监测系统的设计延误了时间,两家公司就终止共同开发民用健康和使用监测系统的关系达成了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主桨毂支臂疲劳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臂是直升机球柔性桨毂中的典型复杂动部件,疲劳破坏为主要的失效模式.结合某直升机支臂疲劳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实施方案设计及试验数据分析等内容和方法.考虑支臂结构及载荷和组合试验的特点,疲劳试验载荷的比例以模拟载荷分布为原则、以打样设计载荷为手段确定,载荷大小根据试验件的疲劳能力、寿命考核要求、各破坏部位和模式匹配考核确定;试验采取整体试验和局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由支臂和模拟桨叶组成的双铰支梁式支臂整体疲劳试验实施模型;试验监测数据分析有力地保证了试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ZPXJ-16在直X型机尾段结构疲劳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升机尾段是整个机体最薄弱的环节,开展直升机尾段疲劳试验,可为直升机全机寿命评估提供试验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型号直升机尾段结构疲劳试验为例,介绍了多点协调加载系统ZPXJ-16在该试验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加载方法、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标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和研究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数据的信息提取方法和应用技术,详细讨论了极化信息处理的若干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最后指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行人图像分辨率的变化对现有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分辨率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从两方面解决分辨率变化带来的识别困难:一方面通过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捕捉人物特征获取局部区域;另一方面通过核动态上采样模块恢复任意分辨率图像的局部区域信息。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Market1501、CUHK03和CAVIAR三个公开数据集上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取得了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徐新  孙洪 《空间电子技术》2004,1(1):15-22,36
首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程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分别从斑点噪声抑制、边缘检测、区域分割、目标检测与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探讨。指出新的解译技术应综合利用新特征、新信息和新的研究理论,开展多信息合作与融合机制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转型升级,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论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对智能生产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实践表明:数字孪生技术与MBD建模、数字线索、虚拟仿真、数据融合等技术相关联,能够进一步优化车间布局和生产节拍,改善工艺设计,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准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