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航空   524篇
航天技术   443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6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专家日前向媒体透露,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八箭十星,创造了历史上发射次数最多、卫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新纪录,中国航天测控网也因此首次经受住了高密度、多型号任务考验,并确保了数颗高、中、低轨道卫星的安全运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人称,该中心在独立创  相似文献   
952.
《中国航天》2006,(7):19-20
美国航宇局6月5日公布了其10个下属现场中心将承担的“星座”探测计划下的工作.以落实布什总统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在2020年前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实现重返月球的目标。这些工作涉及“机组探测飞行器”(CEV)飞船及相关运载器和着陆器的研制.该局希望在8月底或9月初确定一家主承包商来设计和研制CEV飞船.并由其各现场中心提供大力支持.洛马公司正在同由诺格和波音公司组成的团队竞争这份合同.另外.美国航宇局近几个月来还启动了一系列的合同.以使工业界和各现场中心能开始研制“机组运载器”(CLV)火箭。该火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主级由现役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953.
马明 《上海航天》1998,15(6):49-52
详细论述了军用装备的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主要区别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军用装备的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在工程论证中的有关问题。分析认为,对军用装备来说,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宇宙飞船、飞机、导弹一类的飞行器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54.
21世纪的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争夺制信息权已成为战争的第一制高点。利用空间与控制空间,目的就是通过制天权获取制信息权。作为航天装备主体的卫星军事应用系统,在获得制天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部分。本文给出了卫星军事应用系统的概念,论述了卫星军事应用系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卫星军事应用系统的作战任务,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5.
美国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EOS—TERRA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1999年12月18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ATLAS—IIAS运载火箭,在美国西海岸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EOS第一颗星TERRA(图1)。卫星安装在直径为14英尺的整流罩内。为了发射TERRA卫星,ATLAS-IIAS运载火箭安装了新的对接框和分离机构,并对整流罩作了适当的加长。此次发射也是范登堡空军基地首次发射带有液氢燃料的ATLASIIAS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956.
(2005年11月26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57.
山丹 《中国航天》2004,(11):30-34
8月3日。令科学家们期盼已久的美国航字局“信使”探测器终于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由一枚德尔它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飞往水星的旅程。它将在2011年3月进入绕水星运行的轨道。开始其为期一年的探测使命。本文在已作过的发射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信使”此次探测任务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任务设计、探测器设计和科学仪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58.
韩增尧 《中国航天》2006,(7):39-41,46
2005年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执行完14天的太空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此次飞行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首次飞行。虽然在此前两年半的时间里美国航宇局(NASA)耗资30多亿美元,在六个方面改善了航天飞机的性能,但整个过程并不顺利,可谓一波三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让美国人引以自豪的航天飞机日显老态,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这对美国今后的航天事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空中交通管理》2006,(B12):10-10
到2006年11月8日,东北空管局已连续保证飞行安全10周年。10年来,在东北民航事业快速发展、机场空域和航路飞行矛盾比较突出、空管保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空管局各级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上级安全工作指示,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共保障飞行260万架次,高质量地完成了东北地区空管保障任务,取得了杜绝严重差错以上问题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60.
飞鸿 《中国航天》2007,(12):6-8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重大项目,嫦娥1号卫星是这项大工程的第一步。与以往我国发射卫星不同的是,嫦娥1号卫星绕月飞行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