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3篇 |
免费 | 414篇 |
国内免费 | 67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25篇 |
航天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110篇 |
航天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53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基于非线性逆变换的控制选择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非线性逆变换控制选择器的设计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先进短距起飞/垂直着陆(AS-TOVL)技术的战斗机控制系统。该方法基于非线性逆变换原理,对飞机进行多气幼舵面和多推力矢量舵面的融合控制,合理地分配飞机上的力和力矩,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使设计简单化。最后通过ASTOVL飞机减速过渡的仿真计算与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选择器,能够使飞机在低速飞行包线内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922.
大柔性飞机着陆撞击多质量块等效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考虑飞机结构振动刚性模态和前n阶弹性模态,将飞机机体等效地转化为多质量块等效模型,给出了等效系统力学参量的计算方法,为计及机体振动影响的起落架落震试验设计,通过试验检验或确定起落架着陆载荷、功量等提供模型依据,同时也为起落架设计分析、设计计算提供了简明的等效系统。还给出了大柔性飞机着陆功量、机翼位移、剪力、弯矩计算公式。算例结果表明大柔性飞机的起落架设计有必要考虑机体结构弹性,并从全局出发,采用特殊的构造措施和优化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923.
TC4-DT钛合金高温热变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TC4-DT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在温度850℃~1000℃、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40%~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950℃以下的较低温度变形时应力软化现象非常明显,变形机制和热变形激活能不同于950℃以上的较高温度变形机制;在950℃以上高温度变形时,低应变速率(如ε=0.01s-1)促进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如ε=10s-1)时,一般只发生动态回复现象,动态再结晶行为受抑制。 相似文献
924.
首先阐述了Petri网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利用"Petri"网仿真器"建立交通运输网络模型,通过具有并发机制的编程语言来实现求交通运输网络最短路径的基本算法,然后针对该基本算法存在的缺陷,在假设前提下,提出了改进的仿真算法. 相似文献
925.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内,对三角翼模型在定常和非定常自由来流中做俯仰运动的动态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模糊逻辑建模方法,对实验获得的非定常气动力数据进行了建模,并将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应用于过失速机动中70°迎角定直飞行的仿真计算,分析了含自由来流非定常变化影响的非定常气动力数据对过失速机动飞行特性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自由来流非定常变化的非定常气动力对飞机飞行过程中运动参数的变化和控制律设计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新一代战斗机的设计、研制中,深入研究飞机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26.
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某飞机设计了机身两侧进气的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Bump进气道),进行了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的三维内外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进气道的流场图谱,比较了唇口方案对附面层排移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带隔道的斜板式进气道与无隔道进气道的流场特征及附面层排除特点的差异。根据设计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斜板式及Bump进气道模型的风洞试验,通过试验对比,选择了较优的Bump进气道方案,并将不同模型比例和风洞、高空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计算条件、模型比例都与风洞吹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研究结果表明,Bump进气道气动性能优于斜板式进气道,采用“双斜切”唇口方案设计的Bump进气道能进一步增加排除附面层的效果,按高空条件计算得到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比按地面风洞条件计算值高0.02~0.03。 相似文献
927.
928.
929.
以高空模拟试车台空气加温炉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温炉燃烧特性、出口空气温度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空气加温炉由于采用自然进气方式,热能利用率仅为0.2左右.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空模拟试车台改造要求,对该加温炉改造方案进行了重点研究.改用三台燃烧器方案后,可有效提高加温管出口空气温度的均匀性,温差基本控制在8K内;合理选择燃烧器安装位置及炉壁辐射参数,加温炉的热能利用率可达0.4以上. 相似文献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