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72篇
航空   186篇
航天技术   286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6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与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相比,天基观测系统具有监视范围广,不受国界限制,观测精度高等优点,是未来空间目标观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天基观测航天器工作时,相机转台的运动,太阳能帆板挠性部件的弹性振动与航天器的姿态运动相互影响,构成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控制方案无法实现对这类天基观测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文章针对某一空间观测航天器的任务要求,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前馈补偿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姿态角控制精度小于 0.06°,姿态角速度精度小于 0.03(°)/s,达到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2.
航天器编队飞行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由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构成的空间编队飞行的概念 ,扼要介绍 NASA为未来航天器编队飞行项目开发的几项关键技术 ,着重阐明基于 GPS的分散式编队飞行控制和相对导航技术能充当未来多星编队飞行任务的导航系统 ,从而使未来的空间科学研究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73.
充液飞行器大角度操纵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4.
在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对氏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实验环境下,有无保护层的聚酰亚胺所受原子氧冲蚀作用进行了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并讨论了数学物理模型中各参数对基蚀曲线形状的影响。从数值模拟结果和美国太空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数据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该项工作对航天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外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调研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空探测器的热控系统设计特点,为我国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In late 2006, NASA's Constellation Program sponsored a study to examine the feasibility of sending a piloted Orion spacecraft to a near-Earth object. NEOs are asteroids or comets that have perihelion distance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3 astronomical units, and can have orbits that cross that of the Earth. Therefore, the most suitable targets for the Orion Crew Exploration Vehicle (CEV) are those NEOs in heliocentric orbits similar to Earth's (i.e. low inclination and low eccentricity). One of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this type of mission is that it strengthens and validates the foundational infrastruc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Space Exploration Policy and is highly complementary to NASA's planned lunar sortie and outpost missions circa 2020. A human expedition to a NEO would not only underline the broad utility of the Orion CEV and Ares launch systems, but would also be the first human expedition to an interplanetary body beyond the Earth–Moon system. These deep space operations will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not present in lunar missions for the onboard crew, spacecraft systems, and mission control team. Executing several piloted NEO missions will enable NASA to gain crucial deep spac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which will be necessary prerequisites for the eventual human missions to Mars.Our NEO team will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 new mission trajectories and concepts;
• opera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considerations;
• expected science, operational,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impact mitigation returns; and
• continued exploration momentum and future Mars exploration benefits.
Keywords: NASA; Human spaceflight; NEO; Near-Earth asteroid; Orion spacecraft; Constellation program; Deep space  相似文献   
77.
三阶时变离散系统的一致渐近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多青  吴宏鑫 《宇航学报》2004,25(5):502-506
特征建模的方法为智能控制器设计和一些高阶对象进行低阶控制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为大型空间挠性航天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阶次和参数未知的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基于特征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稳定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归结为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对于位置保持或位置跟踪控制,基于特征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稳定性问题即为三阶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Lyapunov直接方法定量地给出了三阶线性时变离散系统和一类非线性三阶时变离散系统一致渐近稳定的判据,从而为基于特征建模设计适当的控制律以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18mm口径二级轻气炮(TLGG)和20 J激光驱动微小飞片装置(LDFF-20)对用作航天器舷窗玻璃的熔融石英玻璃的超高速撞击损伤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其中,TLGG发射的球形铝弹丸直径分别为1 mm和3 mm,速度2~6.5 km/s;LDFF-20发射的圆柱形飞片厚度7 μm,直径1 mm,速度1~8.3 km/s.撞击结果为:对12 mm厚的熔融石英玻璃,直径为3mm的弹丸甚至在2.8 km/s的低速下就将其穿透,而直径为1 mm的弹丸在6.5km/s的高速下没有穿透,这说明弹丸直径对撞击损伤特性有很强的影响;LDFF-20发射的微小飞片的撞击仅在玻璃表面产生很浅的凹坑,没有裂纹产生,但微小飞片的累积撞击损伤明显地降低了玻璃的透光性.实验初步获得了侵彻深度PC、侵彻直径D1与弹丸撞击速度Vp、弹丸质量Mp之间的经验关系.依据实验结果和目前的微流星体/空间碎片(M/OD)环境工程模型,建议对于高度为400 km、轨道倾角42°、寿命为3年的典型航天器,其舷窗玻璃的临界安全(非穿透)厚度至少为12mm.  相似文献   
79.
航天器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强调了应用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技术进行航天器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了航天器MDO设计的内容,通过对各大宇航公司MDO应用的分析,论述了航天器MDO设计现状;在分析MDO框架的功能后,对几种流行的框架作了介绍;最后探讨了航天器MDO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
文章描述了美俄合作提出的一种低成本和低风险的载人返回舱概念。方案采用已有的硬件和技术,由美国负责电子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俄罗斯在返回舱方面的技术和低成本。提出的这种返回舱概念是把联盟-TN按比例增大到可以容纳8位乘员,而且着陆系统增加了气囊,对伤病航天员的着陆具有更好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