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3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袁领双  李运泽  刘猛  王浚 《宇航学报》2006,27(1):81-84,98
对行星际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火星探路者”号为例,在其机械泵式单相液体循环冷却系统设计布局的基础上,使用更高换热效率、更低压力降的分形微管道网络换热器传递电子设备散发的热量,利用模糊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系统动态特性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主动热控系统能对航天器电子设备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2.
基于疲劳寿命的复合材料舱体分级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海朋  刘猛  王浚 《推进技术》2013,34(11):1549-1556
为构建三维应力状态复材结构疲劳寿命模型,提出由刚性元和弹簧元来模拟层间作用,结合二维板元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典型应力比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和损伤模型,结合等寿命曲线转化理论,发展一种任意应力比下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引入复合累积损伤建立多轴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模型。借助应力分析、静强度和疲劳累积损伤失效分析及材料性能退化模型,模拟面内和层间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整体破坏过程,得到疲劳寿命。通过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值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考虑设计变量空间复杂性,采用二级优化方法:系统级布局优化和子系统级尺寸优化。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疲劳寿命要求为约束条件,对复材舱体进行优化。建立基于多轴应力疲劳寿命的复材结构优化框架,为复材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63.
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曾  王浚 《航空学报》1983,4(4):78-85
座舱温度状态是影响飞行员工作效率的经常性和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研制和使用的大多数飞机,座舱温度动态性能差。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座舱温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并运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和模拟了温控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系统地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一组较好的参数组合;探讨了系统的改进方案并给出计算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4.
机载热管的可行性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热管用于机载设备散热的可行性和实际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机载热管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有效长度为0.12m的微槽道平板热管沿轴向抗反向加速度能力达-1.2g,完全可以克服大型飞机机动飞行时加速度和方位角变化对热管工作的不利影响,经过优化,此时热管的传热能力达10W/cm2,传热温差仅15.303K,完全可以满...  相似文献   
65.
王浚  余后满 《航空学报》1994,15(6):679-684
 建立数学模型,包括座舱温度数学模型、人体温度数学模型、通风服数学模型及三者联合数学模型。并且分别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在相同的飞机性能代偿损失条件下,以人体热舒适度作为衡量标准,对飞机涡轮制冷系统、地面空调车和通风服三种调温措施的组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6.
卫星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受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是卫星热控系统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加简便地进行卫星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计算,根据卫星各部分的温度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热量传输关系,将其划分为外壳、辐射器、舱内环境、关键仪器设备以及相变蓄热装置5个集总参数热控环节,建立起各热控环节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可以十分简便地计算内部热源强度及空间外热流变化时卫星各热控环节的温度变化趋势,其计算过程较常规的卫星瞬态温度场计算简单、方便,满足了对卫星热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和控制策略优化的迫切需要,这对发展各种主动热控制技术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航天器热平衡试验故障诊断的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传锋  李运泽  于涛  王浚 《宇航学报》2004,25(4):361-363,369
航天器在热平衡试验中经常会暴露设计制造上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实时的故障诊断。同时热平衡试验经验较少,所以采用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了一种新的热平衡试验温度预测的数学模型,与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令人满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热平衡试验中由于太阳电池翼故障而出现的温度场异常情况,并且和正常情况比较,给出了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基于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在轨卫星热控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控温适应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卫星单相流体回路热控方法,提出了蜡式自驱动温控阀控温和机械泵、蜡式自驱动温控阀联合控温两种控制策略.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热源载荷以及辐射器等部件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计算了某卫星在轨飞行中外热流周期性扰动和电气设备热耗阶跃扰动下该热控系统的温度动态特性,分析了两种控制策略的控温效果.结果表明:机械泵、蜡式自驱动温控阀联合控温既能利用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优势,达到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减少能源消耗,又能够克服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温度限制以及稳态误差等不足,实现回路系统的精确控温.   相似文献   
69.
文章分析用于空间环境下的毛细分离式喷雾冷却回路热控系统原理,通过节点网络法建立该热控系统4节点热网络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以机械泵为控制对象,对该系统分别采用PID控制和模糊增量控制方案的热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增量控制与PID控制相比,超调量较小且达到稳态时间短,具有良好的控制鲁棒性。  相似文献   
70.
卫星MEMS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及自主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李运泽  刘东晓  王浚 《航空学报》2010,31(4):671-678
在卫星热控系统中将高效冷却技术与系统层次的智能控制策略相结合是完成航天热控任务的理想候选方案。针对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微槽道换热器和微百叶窗在卫星主动热控系统中应用的方案,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受控对象的系统动态响应模型;提出了一种引入外热流协调因子和专家智能整定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结合的自主温度控制策略;完成了其在纳卫星上应用效果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自主温度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当前的控制局势及变化趋势对多个被控量进行自主协调,不但能够有效满足星载电子设备的苛刻温控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卫星高度自主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温度控制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