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23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式喷嘴声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缩进比的气液同轴式喷嘴工作时发生啸叫的参数范围、啸叫的频率和声压级分布,并考察了啸叫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同轴式喷嘴的啸叫区间与喷嘴的结构尺寸有密切的关系.较大的喷嘴缩进比对啸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啸叫的主要成分是高频噪声,这种喷嘴啸叫可能成为诱发发动机高频不稳定燃烧的重要因素。另外,实验还发现,在较低的气体喷注压降下,啸叫对喷嘴雾化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
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喷雾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冷态液雾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为了比较,计算中采用的入口边界条件和液滴质量平均直径(MMD)及其分布规律都是由试验确定的。研究了气液喷注压降对喷雾流动过程和流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和计算程序能较好地模拟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两相喷雾流动过程,喷雾的存在对流场流型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部分催化过氧化氢变推力发动机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部分催化发动机方案,该发动机在大范围推力调节时能维持压降基本不变;通过与不催化和全催化方案比较,证明该发动机具有更大的稳定工作范围;对该方案发动机的调节性能开展了仿真研究,当采用斜坡输入时,发动机具有快速、稳定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4.
振荡环境下推进剂液滴亚临界蒸发响应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推进剂液滴在惰性气体中的蒸发过程建立了非定常物理模型,并应用全隐差分格式离散模型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液滴蒸发过程对环境气体压力振荡的响应特性,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赵勇  陈小前  王振国 《宇航学报》2006,27(Z1):227-232
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是实现航天器"快、好、省"设计的有效手段.介绍了MDO方法的内涵及航天器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的系统表述;总结了航天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在MDO系统建模、集成设计框架开发和MDO应用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情况,阐述了航天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存在的困难,并指出多场耦合、分解协调策略以及MDO方法与设计流程的融合等问题是航天器多学科设计优化面临的主要难点;最后,讨论了航天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
侧板构型对高超侧压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察侧板构型对高超侧压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对相同收缩比下侧板分别为前掠和后掠构型的进气道开展了Ma=4来流下的风洞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侧板后掠进气道的起动性能优于侧板前掠构型,实验中侧板后掠进气道能够在+2°攻角时实现起动,而侧板前掠进气道仅能在-2°攻角时起动。对流场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板后掠进气道不但比侧板前掠进气道具有更高的内收缩段入口马赫数,而且交汇后的侧板激波与底板边界层干扰的强度较弱,使得边界层不易分离,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侧板后掠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显著优于侧板前掠构型。  相似文献   
47.
离心式喷嘴液膜破碎过程实验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为了研究离心式喷嘴出口液膜破碎以及雾化锥角变化规律,对直径2.5~6 mm之间6个不同直径、不同几何特性参数的离心式喷嘴运用高速阴影设备进行实验,喷注压降从0.1~3 MPa,每次实验间隔0.2 MPa。通过实验,得到液膜破碎长度、液膜锥角随喷注压降、喷孔直径以及几何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随着喷注压降的增加,液膜破碎长度减小,液膜锥角增大,该种类型喷嘴破碎长度在40 mm左右,液膜锥角不大于60°;随着几何特性参数A值增加,同一喷注压降下的液膜破碎长度增大,液膜锥角增加;将液膜锥角实验结果与Abromvich,Lefebvre等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在常用的喷嘴特性参数范围内,液膜锥角的变化趋势与理论公式相吻合,但实验值远小于公式计算值。  相似文献   
48.
通过直连式实验和数值仿真,对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的流场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数值仿真采用了半全局多步化学反应机理,计算的压力分布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中心高温富油燃气与边区空气在混合层内快速反应,热力喉道出现在约0.9m处,出口处的燃烧效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提出了结合直连式实验和数值计算的性能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双燃烧室发动机在马赫数为4,高度为17km状态时具有较高的性能,当燃油当量比为0.9时,发动机内推力为8.3kN,内推力比冲为12.29kN·s/kg,更高的燃油当量比将导致超燃进气道不起动.   相似文献   
49.
超声速气流中煤油喷雾的热射流强迫点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来流马赫数为2、总温为840K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的冷起动工况条件下,对凹腔上游的煤油横向射流喷雾的热射流强迫点火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拍摄了点火过程中的煤油喷雾阴影和自发光火焰的动态发展图像,对比分析了热射流喷射位置和喷射方向对点火试验结果及其凹腔驻留火焰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射流点火主要以凹腔下游热射流与煤油喷雾的掺混燃烧为主要特征;远场的火焰逆流传播形成凹腔驻留火焰是热射流实现成功点火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0.
Ma=4液体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大鹏  丁猛  梁剑寒  刘卫东  王振国 《推进技术》2009,30(4):385-389,395
在模拟飞行马赫数Ma=4,飞行高度H=20 km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燃料喷射方式、不同点火位置以及不同燃料当量比,进行了液体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内点火过程的直连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飞行马赫数条件下,采用火花塞+引导氢的点火方式可以顺利实现单一点火位置条件下的火焰传播过程,并最终在整个燃烧室内实现各喷射位置燃料的燃烧;采用火花塞+引导氢的点火方式有利于实现煤油的点火、火焰维持与稳定燃烧;对于多位置喷油方案,引导氢与煤油的相对位置和当量比配比会使各喷射位置煤油的燃烧产生相互影响;试验最终在当量比0.66的条件下实现了煤油自持、稳定的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