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33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双翼微型飞行器水平阵风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内,研究了一种双翼微型飞行器在水平阵风作用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变化,给出了模型迎角变化、风速脉动频率变化对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来流减速和加速过程中,模型上的气动力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在迎角较大的情况下;同时随着风速脉动频率的增大,升力系数的增加也很明显.分析认为由于翼面上的不同流态对风速脉动的响应不同,导致了翼面上流动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微型飞行器的升力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2.
可变形飞行器机翼两种变后掠方式及其气动特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可变形飞行器机翼以不同方式变后掠时的气动特性差异及其物理机理,对旋转变后掠和剪切变后掠翼身组合体进行了宽广速域的绕流流场数值模拟,并对其气动特性与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中,采用粘性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三棱柱-四面体的非结构-结构混合网格。结果表明:剪切变后掠具有优于旋转变后掠的特性,前者在宽广的速域内均具有显著优越的升阻比和阻力,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变后掠方式所引起的流场结构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通过低速风洞试验研究了使用双翼布局改善固定翼微型飞行器(MAV)气动性能的问题。首先比较不同平面形状单翼(齐莫曼翼和反齐莫曼翼)与双翼布局的气动特性。在此基础上为了优化低雷诺数范围内的双翼布局,研究不同几何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包括双翼不同的翼间距和交错位置以及不同的上下翼平面形状,并分析了造成这种气动性能差异可能存在的流场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双翼布局能够改善单翼微型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双翼之间的相对几何位置对其气动特性影响很大。通过不同平面形状上翼与下翼组合的比较发现,就最大升力和升阻比而言,上翼为齐莫曼翼、下翼为反齐莫曼翼且上翼位于下翼上游的布局较优。  相似文献   
34.
本文探究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飞行器气动外形预测中的应用。以激波装配法乘波体设计为背景,建立气动数据快速生成工具,使用拉丁超立方采样得到海量样本数据。使用深度残差神经网络构建气动外形参数到气动性能数据的代理模型,并与随机森林和双隐层神经网络等普通机器学习模型对比;同时将数据转换为图片,研究基于图片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搭建,省略飞行器外形的参数化表达。测试结果说明,深度残差网络作为数据代理模型的精度是随机森林和双隐层神经网络的3倍以上,而基于图片识别的代理模型精度提高有限。研究表明,深度残差网络在乘波体等易于生成大量数据的气动外形的性能预测中效果明显,为深度学习技术在气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飞机大尺度全局变形过程中存在诸多需要研究的基础问题,为此构建了研究平台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基于飞行器机翼"旋转变后掠"与"剪切变后掠"的气动特性计算结果,设计了气动特性相对较优的飞机外翼段大尺度剪切式变后掠方式;研制了基于可控变形结构与连续变形规律的实验模型;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剪切式变后掠飞机在蒙皮、结构、驱动、控制等方面满足气动特性研究的需求;其准定常气动特性曲线显示出变后掠的较大气动效益;其非定常气动特性曲线呈现出滞回环,原因可能在于"机翼附加速度效应"和"流场结构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36.
智能变形飞行器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论是飞行动物还是人造飞行器,为了执行不同任务(如巡航、盘旋、攻击、逃生等),或为了满足飞行环境(如高度、速度、气候等)的不同要求,往往需要相应调整其形态,以达到高效能、安全以及任务要求等目的.  相似文献   
37.
本文用数值方法求解N-S方程,研究了低速流中三角翼背风面涡破裂演化过程中前缘涡的横截面拓扑结构。从横截面流线发现,从翼尖到近尾迹,前缘分离涡经历了由稳定到不稳定,再由不稳定变为稳定,在尾迹上又再次变为不稳定等三次转换过程,并由三个极限环的产生实现这些转换。对比沿涡轴的轴向速度分布表明,这些截面拓扑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极限环的产生与定性分析理论是相符的。当极限环扩散到前缘涡以外的区域时,极限环会溶入外流而消失,所以能否出现多个极限环同时存在的情况,取决于极限环的扩散速度。在涡破裂的产生与演化过程中,前缘涡的横截面拓扑结构沿流向的变化规律基本不变,原因在于涡破裂的产生和演化并没有改变旋涡沿轴向的拉伸和压缩规律。因此旋流沿流向的拉伸和压缩是确定横截面拓扑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涡破裂以及破裂特性的改变,并不产生新的横截面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38.
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变弯度翼型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六种外形的绕流流场,分析了不同的连续光滑变形翼型与传统偏转翼型的气动特性,讨论了变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气动特性的产生机理;与此同时,以形状记忆聚合物柔性蒙皮和机械结构实现了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并在风洞实验中测试了其气动特性。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能改进传统主翼-简单襟翼翼型的气动特性和流场分离特性;可变形段范围、转轴位置、后缘偏转角度、后缘高度等变形参数对气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变后掠变展长翼身组合体系统设计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可变形飞行器气动、结构和控制关键技术,在可变后掠角及展长的翼身组合体风洞试验模型系统设计与特性分析方面开展了研究。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方案设计、近似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结构与控制技术集成;特性分析包括结构特性、控制特性、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测试及其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变形能显著改变飞行器的升力、阻力和升阻比等气动特性,进而使可变形飞行器能适应多种环境和任务,因而在全飞行周期中比传统固定外形飞行器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40.
三角翼大攻角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鹏  周伟江  汪翼云 《航空学报》1999,20(3):254-257
采用Harten-Yee的二阶精度隐式TVD格式对N-S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后掠角为65°和70°的三角翼绕流的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TVD格式中限制器函数的选取对于三角翼绕流结构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重要的影响。结合张涵信的旋涡定性分析理论对旋涡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此外,还对二次涡破裂现象和网格分布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