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10篇
航空   2679篇
航天技术   589篇
综合类   361篇
航天   15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蒋桂莉  卫新国 《上海航天》1990,(4):18-22,31
介绍为某型地空导弹而研制的测试软件的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流程设计、部分模块分析和数据结构设计)、原理和主要功用.给出了软件结构图测试流程图等.为避免“软件陷阱”,提出了直接驱动、适时响应、启动响应等5种方法.经多次单元测试、系统联试,证明该测试软件具有功能全、测试项目完整、程序合理等特点.最后指出,该测试软件的设计只是一次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2.
初步介绍了MATLAB工程计算语言的编程思想及部分功能,并列举实例,在对某重型越野车汽车性能指标的计算过程中,分别用Qbasic和MATLAB两种语言对同一问题编程,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表明MATLAB在编程计算时具有高效、准确且更易于设计人员理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23.
24.
25.
对QY8911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QY8911无论是力学性能还是工艺性能均可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6.
中国航天技术应用及其效益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中国航天技术,是在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从事的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的精神,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航天成就,增强了国力国威,形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了我国政治、军事、科技与教育等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李树楷 《卫星应用》2000,8(1):10-19
遥感科学及技术系统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反映了其一体化集成技术体系学科的特点。遥感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形式成数字地球概念的重要基础。实现数字地球又迫使遥感召懊高效自动化方向发展。该文在分析以往遥感技术系统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认为高效、自动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将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较之以往有突破才可能,这是一种巨型科技创新工程。根据国际化就及中国国情提出了星--帆--地一体化及“定性”、“定位”、  相似文献   
28.
针对输出电压控制的局部延迟回路,提出了具有电流控制系统的开关电源软件控制法。在DSP软件上构建的控制系统,实际上是利用软件实行时间延时控制,故得不到所期望的电控制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三种方法,即用于延时补偿的电流推测法;用于实现电流控制的高速响应的高速电流控制法;用于消除电流偏差的输入直流电压推测法。为了验证这三种方法的有效性,采用DSP(TMS32C25)构建的控制系统对额定50W、24V、2.1A、开关频率140KHz的开关电源进行控制;开成了采样周期为开关周期5倍(35.6μs)的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正常输出电压控制误差14.5mV以下,50/100%的负载急变时最大输出控制误差为60mV,输出电压恢复时间是0.8ms,此外,这种控制方法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9.
30.
工程陶瓷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工程陶瓷特种和常规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