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131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71.
从飞机翼面外形设计的角度,利用顺气流截面弦长与任意斜截面弦长的相互关系,导出了一种求解翼面类斜截面外形的简便方法。本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给出翼面类任意斜截面外形的相对坐标值。只要算出任意斜截面的弦长,就可以很快地得到对应外形的坐标值,而无需求解复杂的曲面方程。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减少了计算量。这对于求解着于非顺气流方向的翼肋外形来说,尤其显得方便。文中以某型飞机机翼为例,分别用传统方法和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2.
吴青  谭晓茗  田佳  张靖周 《推进技术》2021,42(4):941-949
针对高热流密度燃烧室壁面热防护需求,提出了一种空气阵列射流冲击和燃油冷却肋板的集成冷却方式,在射流平均雷诺数Rej为1×104~3×104,燃油进口流速vf为2.33~5.23m/s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壁面加热侧当量对流换热系数的概念,分析了基准肋板以及燃油冷却肋板的传热增强作用。与无肋板靶面的阵列射流冲击相比,带肋板阵列射流冲击的面积平均当量对流换热系数是前者的1.6倍,压力损失系数相对提高了约25%;采用燃油冷却肋板,加热壁面综合传热能力进一步增强,在Rej=1×104时,采用燃油冷却肋板的面积平均当量对流换热系数是基准肋板的1.5倍以上,即使在Rej=3×104时,燃油冷却肋板的传热增强比也可以达到1.2;燃油冷却肋板的出口温度相对进口温度的提升在20~50K内,其提升幅度随着射流雷诺数或燃油进口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3.
针对上下壁面交错又排布置肋通道的阻力特性,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通道的压力系数分布。入口雷诺数变化范围为60000-150000;采用非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划分,利用realizable湍流模型和增强壁面函数封闭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带肋通道的流动阻力较大,沿着流动方向,压力系数迅速地减小,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压力系数增加,带肋的下壁面压力系数分布非常的不均匀,不带肋的左侧壁面压力系数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74.
涡轮叶片尾缘复合冷却通道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种典型的涡轮叶片尾缘冷却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该冷却结构由横肋通道和交错扰流柱排构成.通过对不同进气雷诺数的计算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对所研究的冷却结构,扰流柱通道顶部及底部这两处冷气流速较高的区域的换热系数也比较高,温度较低;尾缘冷气出流孔处的换热系数也比较高;但扰流柱区的中部则由于冷气量明显不足导致明显的换热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75.
楔形肋片内冷通道传热与流动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楔形肋片几何结构对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强化传热与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楔形肋片导流角的增大,通道的强化传热显著增强,但其流动阻力也明显增大;气流方向的不同对通道总体换热强度影响不是很大,但反吹时通道中的流动阻力却明显高于正吹;从内冷通道的综合换热效果来看,当楔形肋片导流角为7?且气流正吹时是最佳的肋片几何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76.
叶片内部蒸汽冷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某燃气轮机第二级导向叶片的基础上,对叶片内部进行了设计并采用内部蒸汽冷却方式.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对同时带15°,30°和45°肋的叶片内外流场以及叶片本身进行了三维热耦合的定常数值模拟.热耦合采用在流固耦合面的热对流和固体导热来实现.内部冷却介质选用比空气热容大,粘度低的水蒸汽.结果表明:带肋的通道流场非常复杂,扰流肋的存在使各壁面的换热都得到了增强,相对于光滑通道换热显著,有明显的冷却痕迹,冷却效果明显;采用蒸汽冷却比用空气冷却效果要好;压力面温度普遍低于吸力面温度.   相似文献   
177.
内冷通道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换热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对带有肋和单排出流孔的内流通道进行了换热实验研究.实验在主流雷诺数Re为20000~80000和出流比Br为0.30~0.60情况下,测量了通道内全表面换热系数分布,重点分析了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①出流孔附近区域的换热得到强化;肋前的换热系数大于肋后的换热系数;②出流比和雷诺数的改变对全表面的换热分布规律影响不大;③在本实验的参数范围下,出流比的增加对全表面的换热系数和换热增强程度基本没什么影响;雷诺数的增加使得全表面的换热系数增大,换热增强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78.
柔性后缘自适应机翼的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智春  解江 《航空学报》2009,30(6):1028-1034
对H.P.Monner提出的 “可转动翼肋”自适应机翼概念进行运动学研究,推导了驱动位移量和偏转变形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可变形翼肋可简化为由平面连杆机构组合而成的单自由度系统,能使机翼后缘柔性偏转的同时保持翼面光滑连续。提出了基于曲线逼近原理根据后缘中弧线偏转轨迹优化转轴点布局的翼肋机构设计方法。对悬臂梁型、圆弧型和反悬臂梁型3种偏转距离相等但偏转轨迹不同的柔性后缘进行了方案设计和分析,从翼肋机构的实现、承载能力以及气动特性3方面进行了建模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圆弧型是3种柔性后缘中最佳的设计方案;柔性后缘自适应机翼的设计分析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满足任意后缘偏转要求的自适应机翼。  相似文献   
179.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微阵列射流冲击光滑和肋化表面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光滑表面传热性能为基准,讨论了肋化表面强化因子(ε)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 浸没和自由射流的传热系数均受无量纲射流距离(H/d)影响;提高射流Re数和减小无量纲孔间距(S/d)都能够增强换热。(2)浸没射流ε受H/d影响大,而自由射流ε基本不受H/d影响;两种射流方式的ε都随Re数增大,且渐趋于一个常数。(3)对流热阻在各种射流情况下均随流量不断下降,但下降趋势逐渐平缓,当流量大到一定时,热阻基本不再降低。  相似文献   
180.
不同流动角对变截面双通道内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变截面双通道内肋的角度对通道换热的影响,并且与光滑变截面通道进行了比较。实验模型中,矩形肋对称布置在上下两个表面,肋与来流的角度按两种布置。实验结果表明,带强化肋通道的换热效果比不带肋通道的换热效果增强50%左右;与以往研究结论带有60°平行肋的通道换热效果大于带90°肋的通道的换热效果的结论不同,结果显示,当通道肋高比为0.092时,带有90°平行肋的通道换热效果大于带60°肋的通道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