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5篇
航空   360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LMI(LinearMatrixInequality,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将PID控制律与鲁棒技术交叉结合,考虑了控制受限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LMI的输出反馈PI控制器分段设计的切换方法。这一技术应用于某型涡喷发动机全功能的数字式电子控制器的稳态控制中,并介绍了该型涡喷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步进电机执行机构及燃油计量装置。设计的电子控制器在发动机半实物仿真平台上进行了鲁棒性能的验证,实现了电子控制器的等转速调节功能和逻辑监控保护功能,满足涡喷发动机多功能FADEC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一类上界未知的不确定非线性时滞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基于松散稳定性条件,讨论了系统的自适应H∞控制问题.首先设计出基于观测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然后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得到了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表示的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观测增益矩阵和反馈增益矩阵可以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所给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压电主动杆Maxwell动力学建模与鲁棒H∞控制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王本利  刘焕民 《宇航学报》2008,29(4):1324-1328
未来高性能航天器迫切需要基于压电作动的主动减振控制。针对压电作动器和检波器组成的主动杆系统,基于控制目的,推导了作动器Maxwell动力学模型,为了更好的反映检波器噪声和低频较差性能带来的影响,采用同价的SUITE动杆的系统辨识模型设计了H∞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H∞控制器对100Hz的正弦扰动有效隔离73% (11.4dB),对频带250Hz的白噪声有效隔离70%  相似文献   
104.
鲁棒滤波技术在脉冲星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鲁棒扩展卡尔曼滤波(REKF)用于增强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克服星表误差影响的能力。指出星表误差可以看作模型不确定性的一部分,采用鲁棒滤波技术进行处理。对REKF和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性能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存在星表误差的情况下,采用REKF算法进行航天器导航,能够获得优于EKF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多模型方法的全包络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谋  姜长生  吴庆宪 《航空学报》2006,27(3):486-492
利用新一代歼击机不同平衡点的多个非线性子模型对其机动飞行的全包络模型进行逼近。对于每一个子模型,设计相应的动态逆控制器,应用模糊神经网络产生控制器切换决策,实现不同飞行状态下不同模型控制器之间的相互切换。同时为了提高多模型飞行控制效果,对各模型控制器的输入及输出采样并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形成一个全包络内的多模型统一神经网络控制器。最后通过歼击机的大迎角机动仿真来验证所设计的基于多模型的统一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统一神经网络控制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不确定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问题。利用凸优化理论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8式( LMI)的观测器设计转换为鲁棒控制器设计,给出了标准的LMI形式。采用该方法的设计过程只需求解三个线性矩阵不等式就可得到鲁棒控制器。在航空发动机控制应用中表明,基于LMI的观测器对于具有干扰的系统仍然能保持系统稳定,数值仿真表明控制效果优于文献「1」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AZ31镁合金管材,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AZ31镁合金的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定性分析了AZ31坯料温度场的变化及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并计算了管材不同方向的最大拉应力曲线。结果表明热挤压的等效应力在模角拐弯处应力集中严重,温度场分布接近终了时进入等温挤压阶段,热挤压管材的横向裂纹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分析结果为工艺实验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结合实验数据,从理论上估计了挤压铸造CF/Al复合材料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并研究了它们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的预处理可改善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压力和温度与复合材料性能关系重大;它们都存在最佳范围,纤维预处理不同,复合材料所需的在参数各异,复合材料的 性能也不同,其中以纤维表面涂覆PCS-SiC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9.
挤压失效是复合材料层板螺接头的主要破坏模式。本文分层屈曲破坏模型(Delamination Buckling Model,D.B.M.),提出一个简分析方法。假设加载一个环形区域存在一个环形的分层,应用简单的面外挠度公式,计算畏层工应变能,进而确定监界径向应力。本文还通过测定孔边径向应变的方法来预测挤压强度。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取得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用挤压铸造法制备的SiCw/Al复合材料进行了挤压和轧制变形。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变形后的SiCw/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发现变形后的复合材料中晶须折断,并沿变形方向取向,同时基体合金中产生了较高密度的位错和位错缠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挤压和轧制变形不同程度地提高了SiCw/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其原因主要是晶须取向、基体变形强化以及由于基体强度的提高而导致的复合材料中晶须临界长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