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56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1:10人椅模型上肢跨-超音速风洞实验的结果。测量了Ma=0.5~2.04和攻角10°~20°范围内上肢的阻力和侧向力。获得了在握扶手和拉中央环两种姿态下手臂的气动力特性。比较了穿衣袖与不穿衣袖两种状态下手臂的气动力数据。实验结果为确定人体上肢对高速气流吹袭的耐久限度和设计防护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气动力数据。  相似文献   
12.
再入式光纤陀螺(Re—FOG)使相互干涉的两路光循环进入光纤环,通过缩短光纤长度克服温度和应力引起的误差。本文研究了再入武光纤陀螺实用化的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脉冲相位调制的信号检测方法;设计了专门的数据通讯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号检测方法可分离出所需循环次数的信号并解算出陀螺转速;所设计的通讯模块能保证实现陀螺与导航计算机之间的快速、稳定、准确的数据传送。再入式光纤陀螺可成为实用化的新型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旁瓣对消技术(ASLC)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它是采用空间滤波技术,通过辅助通道在干扰方向上形成波束图的零点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原理,然后给出了基于DSP的ASLC实现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以高能量密度束流为热源与材料作用,从而实现材料的去除、连接、生长和改性,已成为航空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1993年4月批准立项,1996年3月批复运行,现拥有研究人员60余人。实验室现主要围绕新材料、新结构的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等开展研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优势,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航母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装备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航母编队建设网络化协同作战体系,成为提高其作战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借鉴美军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对航母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作战装备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向着"以网络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与企业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是解决国家对创新需求的有力手段,进而可推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数字化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是以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为基础,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和作为依托单位,联合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三环集团、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和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组建而成。以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学研究为特色,主要从事塑性成形、增材制造、等静压成形以及快速三维测量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发。实验室拥有200余人的强大研发队伍,试验场地、试验设备条件充足,为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陈恳CHEN Ken清华大学首席研究员Lead Research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机器人及自动化团队负责人Leader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Team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科首席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机械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高端装备研究院专业委员会主席和机器人工程所所长,航空先进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已完成机器人与自动化相关领域国家与国防重大型号科研项目70余项,获得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8部,获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以及多项国防科技、解放军、中航工业、北京市和清华大学成果一、二、三等奖项。中国航空/宇航/自动化/标准化/等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或理事、清华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机器人》杂志编委、教育部机械学科指导委员和国防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8.
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测量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边界层转捩位置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几种新技术,包括组合热膜法,液晶显示与图像处理法,激光片光源与烟流显示法和热脉冲人工转捩控制与内声激振人工转捩控制,并对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及其应用实例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说明,航天条件对人体的致敏反应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研究不同的细菌过敏原和甲醛的致敏作用,结果说明航天后人体对这些过敏原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飞行后研究说明,随着航天时间的延长,发生致敏反应的可能性增加。重复进行长期航天的航天员,在下次飞行的检查中,其致敏反应状况与以前的飞行前检查没有显著的不同,与健康的供血者也没有显著的差别。但着陆以后,迁移指发生变化的航天人员人数增加了。对航天员个体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