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航空   518篇
航天技术   178篇
综合类   105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51.
摘要: 综合文献及作者研究实践,介绍了感应式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原理和特点.从国外研究机构与项目、推力器组件和系统集成实验、工作机理数值仿真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达到的技术状态与认识.最后梳理了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52.
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过程和性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板烧蚀型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μ PPT),开展了放电过程研究和性能表征。根据放电过程的电学测量和等离子体区域的发光行为分析,研究了μ PPT的基本放电特点和放电形态演变。从空间分布看,μ PPT放电空间可分为3个区域(阴极区、弧柱区和阳极区),随着放电间隙的减少,阳极区逐渐消失。从时间分布看,μ PPT放电是由多个幅度不同的脉冲放电构成,放电回路和放电间隙的阻抗分布决定放电脉冲的数量,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单脉冲放电。根据μ PPT等离子体区的电流片模型,估算了μ PPT元冲量和推力等基本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烧蚀量对μ PPT性能参数有重要的影响,相同脉冲放电能量时,放电间隙越大,元冲量越大,烧蚀量也越大,导致比冲越小。放电时空形态是影响μ PPT的元冲量和比冲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放电回路和放电间隙的阻抗优化研究是提高μ PPT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53.
用暗条电流模型中矩形电流回路来研究NOAA131活动区暗条,结果得到暗条上升时弯曲成"U"形态,跟观测结果不符.因此本文推知:考虑暗条电流的纵向分量时一种椭圆形回路似乎比矩形回路更接近于暗条实际.   相似文献   
854.
针对DTC理论中Dead-Beat控制法的缺陷,推出了在新的控制方式--磁链实时控制下逆变器开关状态的选择规律,并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定子电流信号的功率谱分布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55.
刘军华 《航空学报》1994,15(4):458-461
采用粉末装管加工技术(Powder-in-tubetechnique)制备出了BiPbSrCaCuO/Ag复合超导带材。研究了热处理对带材微观结构和临界电流密度(J_c)的影响。试验表明,合理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840~850℃,冷却速率为50~100℃/h。  相似文献   
856.
龚春英  严仰光  胡宁丽 《航空学报》1994,15(9):1057-1061
对旋转整流器式无刷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的电流线性放大器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了abc坐标系统下的电机数学模型对励磁机带桥式整流系统进行了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变速运行时,通过合理设计励磁机参数,可基本实现电流线性放大器特性。  相似文献   
857.
曹人靖  陶德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4,9(4):422-424,447
通过对某原型轴流级静叶的分析, 并对轴流压气机设计中采用的端部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静叶改型设计以及端部处理方案, 并进行了通流计算和造型。对改型设计中的双排静叶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端部处理技术以及任意叶片造型, 提高了轴流级效率。   相似文献   
858.
宇宙线暴时增加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11个地面超中子堆的资料分析了6个不同地磁暴期间由于赤道环电流增强引起的暴时增加,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结果表明,地磁暴愈强,暴时增加愈明显。暴时增加与地磁H分量的变化有很好的负相关,并有明显的纬度效应或与地磁截止刚度有依赖关系。北京地区是暴时增加相当明显的区域。暴时增加还有明显的地方时依赖关系。在白昼一侧的增加更大,表明环电流具有不对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59.
由环电流的宇宙线效应验证二维对称环电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不同纬度超中子堆记录的宇宙线强度, 对不同磁暴类型下环电流的宇宙线效应进行了分析。加强的西向环电流使宇宙线截止刚度下降, 在某些特大的磁暴中, 中低纬字宙线截止刚度下降可达1GV以上, 从而使宇宙线强度增加。利用二维对称环电流模式, 从宇宙线的角度计算了环电流的磁暴效应。与实际观测值的对比显示, 除非特大的磁暴过程, 利用该模式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60.
何龙德 《航空学报》1993,14(1):76-79
发展了二维可压湍流边界层的耗散积分方法。采用两层涡粘性模型和速度剖面的指数律导出机械能方程的耗散积分解析表示式。它是局部摩阻系数、形状因子,Ma数和基于动量厚度的Re数的函数。该方法运算简捷,使用方便,大大简化了湍流边界层计算。和其他理论结果相比,本文结果更接近于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