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83篇
航空   209篇
航天技术   441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4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By developing approximate analytical models considering the J2 perturbation, the effects of an in-track maneuver on the orbital Sun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f near-circular low Earth orbits are analyzed. First, two approximate models for the variations in orbital sunshine angles are developed, one for variations at a given time and the other for variations at a given argument of latitude. Next, two approximate models for variations in orbital arc in Earth shadow are developed, one considers the small eccentricity and the other uses the zero eccentricity. Finally, the developed approximate models are applied to analyzing the Sun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f a typical in-track maneuver mission on a near-circular low Earth orbit.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ee major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irst, the variations in orbital sunshine angles at a given time may reach tens of degrees when the drifting time reaches hundreds of orbital periods, and the approximate model for that situation cannot effectively approach the numerical results. Second, the variations in orbital sunshine angles for any given argument of latitude are only a couple of degrees even when the drifting time reaches 500 orbital periods, and the approximation model developed can effectively approach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ird, for variations in orbital arc in Earth shadow, the approximate model considering the small eccentricity has simple expressions and can effectively approach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 contrast, the approximate model using the zero eccentricity has relatively worse precision.  相似文献   
82.
用两颗GPS卫星确定低轨卫星轨道的初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用两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粗略确定低轨卫星轨道的问题,并着重讨论了其中的初值问题,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初值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给出一个确定的、实用的初值,大大减少了初轨计算的计算量,并使得算法收敛更加有保障。在工程实用方面比传统的猜测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3.
对氏地球轨道环境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影响和航天器表面材料的低地球轨道环境寿命评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低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试验环境下,有无保护涂层的业胺所受冲蚀作用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该工作对航天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以地球同步轨道高度上的空间系绳的伸展为例,阐述了长度速率控制律中的参数对伸展过程的影响,控制律中参数选择的方法,最大系绳拉力的估算以及伸展过程中系绳应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85.
基于 Brouwer 平根数的冻结轨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Brouwer平根数的概念研究了冻结轨道,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用Brouwer平根数来表示冻结轨道,则该平根数对应的轨道恰是一条精确的圆轨道。在此基础上还对冻结轨道的性状作了新的解释。此外还针对只包含二阶和三阶带谐调和项的地球引力场内的冻结轨道偏心率在临界倾角附近的性状作了分析,显示出临界倾角附近轨道的异常性状在这个低阶的引力场内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86.
研究基于最小二乘微分修正方法的平动点卫星两脉冲转移轨道设计,推导了考虑高度和航迹角约束的微分修正公式,讨论了该方法的收敛性.以日地L1点附近的Halo轨道为目标轨道,在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设计了其转移轨道,系统地研究了HOI(Halo Orbit Insertion)点和Halo轨道幅值对转移轨道的影响,给出了HOI点的选择策略,并讨论了应急情况下快速转移轨道设计.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选择Halo轨道靠近地球侧的点作HOI点可以获得飞行时间适中的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87.
针对在轨服务过程中近距离星间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姿态精确控制的问题,考虑相对姿态与相对轨道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星间相对姿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编队星相对基准星进行接近绕飞的任务需求,给出相对姿态以及相对轨道的期望状态.设计相对姿态轨道联合控制算法对相对姿态和轨道进行联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很好地抑制相对姿态与相对轨道的相互影响作用,最终实现编队星对基准星的精确指向绕飞运动.  相似文献   
88.
灯丝放电磁场约束型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设备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介绍了用于原子氧剥蚀效应研究的灯丝放电磁场约束型地面模拟设备 ( IFM)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简单阐述了装置的运行测量结果,分析了等离子体参数随试验条件的变化趋势。并用 IFM设备对 Kapton空间用材料进行了地面模拟试验,试验结果与国外空间飞行暴露试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89.
retro-GEO是指逆行(retrograde)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该轨道与GEO轨道高度相同或相近,但倾角为180°,安装在retro-GEO卫星上的巡视器可每12h对GEO带空间资产附近碎片环境安全预警。直接西向发射retro-GEO卫星存在地面测控和发射能耗较大的困难。基于平面四体模型,为降低设计变量敏感性,以近月点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部署retro-GEO巡视器的月球借力飞行轨道设计模型,利用轨道动力学模型延拓策略,得到该类轨道绕月后返回地球飞行时长只能约为114.79h,该结论可用于求解该类轨道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解。  相似文献   
90.
低地球轨道大气环境对诸如科学探测和对地观测卫星的阻尼作用十分明显,而且阻尼随太阳和地磁活动以及昼夜、季节交替变化范围宽。为了保证卫星轨道精度或飞行状态满足任务要求,需要利用推进系统对卫星受到的阻尼进行实时或间歇式补偿以实现轨道或飞行状态的保持。针对轨道高度220~268km的无拖曳飞行和轨道维持应用,基于卫星轨道阻尼变化和有效载荷指标要求分析,研究确定了离子电推进技术指标、推力调节方案、系统组成、推力控制方案和在轨应用策略,并对推力调节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无拖曳飞行卫星任务匹配的离子电推进指标为推力调节范围1~20mN,推力分辨率优于12μN,与对地观测卫星轨道维持任务匹配的指标为推力调节范围1~25mN,推力分辨率100μN。研究提出的针对超低轨道卫星应用需求的高精度推力连续调节离子电推进技术方案,具有工程任务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